大明太子朱慈烺决定起兵勤王。</br>
但问题也接踵而至。</br>
首先是兵马,其次是粮草。</br>
在倪元璐的忽悠下,这两个问题都得以解决。</br>
可起兵毕竟是大事,众人开始没日没夜的商量各种细节。</br>
一连商量了五六天,看似有进展,实则进展不大。</br>
最重要的领兵人选一直都没定下来。</br>
勋贵们想自己领兵,而东林党则推荐马士英领兵。</br>
双方为了争夺兵权开始内斗。</br>
眼看再斗下去也没有结果,倪元璐索性建议让勤王大军兵分三路。</br>
“兵分三路?”朱国弼和马士英同时一愣。</br>
“没错!”倪元璐点头道:“东路军直接从南京北上徐州,经过山东进入北直隶。”</br>
“西路军从南京抵达凤阳,经过河南进入北直隶。”</br>
“第三路兵马为郑芝龙的水师,他的任务是在东路军进入北直隶后守住山东的登州和莱州,防止被平辽大军的水师从后方登陆,导致腹背受敌。”</br>
“这样一来三路大军有三个统帅,诸位各率本部兵马,不必再争下去了。”</br>
朱国弼皱了下眉,转过头和刘孔昭,徐文爵以及郑芝龙等人商议。</br>
马士英也转过身,和在场的东林党人商议。</br>
片刻后。</br>
朱国弼和马士英同时说道:“我军兵力本就不多,分兵之后很容易被各个击破,届时如何应对?”</br>
倪元璐笑了:“在起兵之初确实会遇到兵力问题,但每过一城,就能收拢不少兵力。虽然都是战力羸弱的守兵,可数量一多,战力上的问题就会被气势所掩盖。”</br>
马士英继续紧皱眉头:“这句话说的确实有道理,但前提是民心所向。如果没有民心,各地的士兵根本不会加入咱们。就算暂时加入,在行军的时候或者到了战场上,他们也会伺机逃跑。”</br>
“另外还有一件极其重要的事,如何稳定江南的局势?”</br>
“大军一旦开拔,南京会面临兵力空虚的局面。江南某省的总督如果在这个时候听从谢三宾的命令,带兵攻向南京,咱们后方不保啊!”</br>
抚宁侯朱国弼使劲点头:“对对对,这确实是个麻烦。”</br>
徐文爵也担忧道:“这个麻烦不除,大军便无法安心北上。”</br>
忻城伯赵之龙则直接询问道:“久闻倪大人智谋超群,可有应对之法?”</br>
倪元璐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保持平静。</br>
他知道重点来了。</br>
这件事对他来说十分重要。</br>
办好了,他倪元璐不但能全身而退,甚至还能在死后被各种荣誉加身。</br>
办砸了...</br>
他倪元璐的下场会很惨。</br>
倪元璐再次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诸位,我有一计可使民心倒向咱们。”</br>
“哦?”兵部左侍郎任浚有些不信,“倪大人说说看。”</br>
倪元璐语气平缓,声音洪亮:“货币改制!”</br>
任浚和其他人都怔了怔,疑惑的问:“货币...改制?”</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