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第492章 江南织造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2章 江南织造局(1 / 2)

南直隶秋闱考生哭庙罢考事件前后持续了三天,终于暂时告一段落。</br>

八月十九日清晨,随着考生们陆续进场考试,李邦华长舒了一口气。</br>

他深知事情虽然被平息了,但影响没有平息。</br>

尤其是朝廷用强硬手段对付地方士绅的行为,肯定会引起士绅们的联合反抗。</br>

反抗的方法有文有武。</br>

文讲道理,武是武力。</br>

在不久的将来,大明朝南方士绅会通过各种手段污蔑他,弹劾他。</br>

更有甚者会暗中支持流贼土匪打家劫舍祸乱地方,让大明朝无法安心休养。</br>

地方上流贼土匪一旦多起来,治安就会乱,当地的官员首当其冲被弹劾。</br>

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无法解决问题,朝廷为了稳定局面只能换官员。</br>

假如士绅们对新来的官员不满意,会沿用之前的手段迫使朝廷换人,直到换到满意的官员为止。</br>

到那时。</br>

大明朝的地方官员与地方士绅就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br>

他绝不允许出现这种局面。</br>

唯一破局的办法就是拉拢这帮考生,让他们死心塌地为朝廷效力。</br>

有他们在,地方士绅就不敢明目张胆的胡闹。</br>

李邦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驿馆,将钦差队伍里几个主要官员喊到一起商量接下来的对策。</br>

众人还没落座,兵部尚书张泊鲸低声对着李邦华说道:“阁老,常州府那边有点情况。”</br>

“士弘升出事了?”李邦华一惊。</br>

士弘升刚被他举荐为常州知府不久,如果他出了事自己很会受到牵连,</br>

官场的规则是被举荐的人出问题,举荐人也要担责任。</br>

简单来说是官场上的连坐制度。</br>

这种制度有利有弊,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利明显大于弊。</br>

“士弘升没出事,”张泊鲸急忙解释起来:“据士弘升在信中说,江南制造局的总管太监李实去常州府采买生丝,用于制作宫廷御用织物。”</br>

明朝时期在南京、苏州和杭州设立织造局,用于织造宫廷御用和官用等各类高级纺织品。</br>

这三个织造局并称为江南织造局。</br>

三个织造局各有一个太监负责管理各项事务,又称织造太监。</br>

在三个太监之上还有一个总管太监。</br>

到了明朝后期,由于江南纺织业的发达再加上织造太监屡有贪墨和不法行为,苏州和杭州织造局先后废止。</br>

只留下一个江宁制造局(南京织造局)专门制作皇家御用物品。</br>

张泊鲸接着说道:“江南织造局的总管太监李实到达常州府后,向士弘升索贿,并让他行上司与下属之间的拜礼。士弘升既不行贿,也不肯行拜礼,把李实气的够呛。扬言要给陛下上书,说他侮辱陛下内臣。”</br>

“士弘升初来乍到不知如何解决,特来信向阁老请教对策。”</br>

李邦华右手放在桌子上,一边敲击桌面一边思考。</br>

李实索贿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太巧了。</br>

他这边刚刚处理完考生罢考, 那边就发生了这种事。</br>

巧合吗?</br>

不确定。</br>

其实这不重要。</br>

关键是他想知道李实的行为是个人行为,还是受到了某人的指使。</br>

如果是个人行为,他根本不用过多在意,只需给北京写一封信说明情况即可。</br>

可如果是受到了某人的指使,事情就麻烦了。</br>

因为这件事的发生说明阉党要和他开战了。</br>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