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第357章 为何不报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7章 为何不报官?(1 / 2)

七月十六。</br>

京师顺天府衙外面挤满了人。</br>

今天是审理阳武侯薛濂霸占民田,屠戮百姓的日子。</br>

整个京师为之轰动,围观的人不但有百姓,还有官员甚至皇亲国戚。</br>

府衙内,顺天府尹王庭梅正在布置公堂。</br>

“三法司加上锦衣卫共有四位大人,一把椅子够坐吗?快从后面搬三把椅子来。”</br>

“茶盏摆放要齐整,里面的茶水不要太烫,也不要太凉。”</br>

“椅子上的垫子呢?没垫子多硌得慌!”</br>

“椅子也得摆齐了,这是规矩。”</br>

布置完这些后,王庭梅看向衙门外。</br>

离门口最近的位置挤满了身穿官袍的官员,他们表情各不相同。</br>

有高兴,有难过,有嘲讽,有担忧。</br>

但更多的是...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样子。</br>

王庭梅见收拾的差不多了,带人离开去往后堂。</br>

来到后堂王庭梅躬身施礼:“陛下,已全部准备妥当。”</br>

“那就开始吧。”</br>

“遵旨。”</br>

不多时。</br>

一个官员站出来喊道:“今奉旨调查阳武侯薛濂一案,有请刑部侍郎孟兆祥,大理寺卿凌义渠,都察院左都御史施邦耀,锦衣卫都指挥使李若琏入座。”</br>

(由于刑部尚书不在京,所以由刑部侍郎顶替。)</br>

在众人的注视之下,孟兆祥,凌义渠,施邦耀和李若琏先后走到桌子旁边。</br>

有明一朝,自洪武十七年开始。</br>

凡遇到重大、疑难案件均由三法司最高官员会同审理,最后交由皇帝裁决。</br>

三法司分别是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br>

刑部掌刑狱,都察院主监察,大理寺与现代的最高法院有些相似,掌刑狱案件复核。</br>

审理的地方在一般选择在午门外。</br>

午门是皇城重地,一般人去不了。</br>

崇祯为了引导民意,选择在顺天府衙审理。</br>

四人商议了一番后,分别落座。</br>

孟兆祥极不情愿的坐在中间桌子的后面,叹了一口气。</br>

谁坐中间谁就是主审。</br>

换成其他案子,孟兆祥巴不得坐中间。</br>

这个案子不行。</br>

办好了得罪勋贵,办砸了不但会得罪勋贵,还会得百姓和满朝文武,甚至当今陛下。</br>

难啊!</br>

按理说他官职最小,主审的位置轮不到他坐。</br>

但是在李邦华的推荐下,他被迫成为了主审。</br>

倒霉啊!</br>

想到这,孟兆祥对李邦华有了一丝恨意:你等着,等建奴出关后就轮到三司审理你的案子了。</br>

施邦耀和凌义渠分别坐在孟兆祥左右,李若琏则挪动椅子,坐到了角落里。</br>

“三位,咱们开始吗?”孟兆祥看向左右。</br>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