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九州河山皆华夏> 第三十四章 君臣相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四章 君臣相谈(2 / 2)

“谢陛下!”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之后,庞岳将心中所想一一道来,“以微臣之愚见,陛下若要中兴大明、恢复河山,固守福京确非上策。福京目前虽无刀兵之忧,但毕竟地处沿海边陲,对内地各省可谓鞭长莫及,在指挥、协调各地抗清兵马之时多有不便。如此一来,我大明各地的忠臣义士便难以整合,对抗清大业着实不利。因此,在陛下移跸一事上,万元吉等大人所想亦是微臣所想。”

隆武帝点点头,示意庞岳说下去。

“至于陛下该前往何处,微臣以为,广东不可取。”庞岳继续说道,“广东亦是处于沿海边陲,几乎与闽省无二。陛下若迁往此处,与留在福京又有何区别?至于赣南,此地虽然是联络各省之枢纽、道路四通八达,但微臣以为,此处也不宜陛下久驻。微臣在赣州数月,对周围的情形也了解一二。目前,整个江西北部几乎全被清虏金声恒、王得仁部所占领,并且,不久前据前方密探回报,仍有部分清虏援军朝江西开来,似乎要与金、王二部会师,一同夺取赣南。估计不久之后,赣南便会战火四起,陛下实在不宜以身犯险。更何况,即便我军能击退清虏,赣南也不宜成为陛下行在,此处道路通达,一旦被建奴多路夹击,后果将不堪设想。”

“嗯,庞爱卿所说不无道理。”隆武帝微笑道:“那庞爱卿认为,朕应该前往何处?”

庞岳道:“陛下言重了,此事微臣只能提出一些建议,究竟该往何处,还得陛下亲自定夺。微臣以为,以目前形势来看,湖广最为合适。”

“哦?为何?”隆武帝问道。

“陛下明鉴。湖广南接两广,东临江西,西接川、黔,向北更可直进中原,地势之利远胜赣南。陛下移驾至此,对节制各省事务极为便利。并且,湖广紧邻贵州、云南数省,回旋空间极大,且有巴蜀天险以为依托,即便建奴多路来犯,我朝也可从容应对。”

听庞岳说完,隆武帝略作思索之后点了点头:“庞爱卿的意思朕已经知道了,朕会好好考虑的。此外,东虏正在蠢蠢欲动,有再次南下之意,此事想必庞爱卿也已经知晓了吧?以庞爱卿之见,到时候东虏兵锋南指,我朝又应该如何应对?庞爱卿是武将,想必在这种事上比文臣更能考虑周详。”

庞岳想了想,说道:“陛下,早在杭州时微臣便已说过,建奴虽来势汹汹,但也有着其自身的缺陷。奴酋多尔衮等入关时日不长,其统治重心尚在北方,若兵南下必为粮草所累,更何况满洲建奴多生长在关外苦寒之地,未必能适应南方的湿热气候,不可能一直呆在南方持续作战。就如同去年那般,征战一段时间之后便会撤回北方休整,多数情况下还得依靠新近归附的汉奸军。如此一来,我军只要依托地势之利与之敌多做周旋,就如同庖丁解牛的典故一样,先避敌锋芒,再抓住时机对其薄弱之处致以狠狠的一击,不断积小胜为大胜。形势便最终会向对大明有利的方向展。再者,建奴入关后大肆摧残我华夏礼仪,早已引得民怨载道,可以说这天下民心还有一多半是属于大明的,只要陛下运用得当,建奴又有何惧哉?”

听完庞岳的一席话,隆武帝的眼中渐渐地浮现出了希望之光,对庞岳的赞许之情也增加了几分。朝中敢于言战的大臣不是没有,但大都是泛泛而谈,空有口号而已,却极少有人能像庞岳这么细致入微地分析,事事都能落到实处。

“庞爱卿的见识之深,目光之远,连朕都不得不叹服啊!有庞爱卿这样的忠臣良将在,大明又何愁没有复兴的一天!”隆武帝出了一声源自内心的感慨。

“微臣不敢!”

在延平停留了两天,庞岳与隆武帝进行了多次商谈,提出了自己的许多建议和一些规划,使得隆武帝心中的大石头落了地。之后,庞岳又与朱大典见了一面。当得知朱大典早在一个月以前就向堵胤锡与何腾蛟出了防备建奴勒克德浑部的预警通报时,庞岳也随之稍微松了口气。因为不久前,堵胤锡已经督率着忠贞营开始了攻打荆州之役。他不知道这一预警通报究竟能帮到堵胤锡多少,但目前也只能做到这样了。

两天后,在隆武帝和朱大典等大臣的殷切希望中,庞岳踏上了归途,毕竟他是一镇总兵,赣州镇还有许多事情等着他去处理。

临行之前,他又从隆武帝那里得到了几份意外的礼物:上轻车都尉的勋阶,镇国将军的封号,拨给他个人的五千两白银的封赏。面对隆武帝的封赏,庞岳自然是千恩万谢,同时也加快了回赣州的步伐,因为,随时可能会恶化的局势已经不允许他有任何的拖沓。

十几天之后,庞岳回到了赣州。不料,刚回到总兵衙门他便得知,刘冰儿一行已经在三天前离开了赣州,只给他留下了一个口信:家中有事,后会有期。

面对着这一情况,庞岳的心头顿时涌上了阵阵失落感,原本准备好的一番话也失去了倾诉的对象。他不知道刘冰儿家中究竟出了什么事以至于她没有等自己回来,总之,伊人的不辞而别就如同生生地在他心头划了一道似的,给他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并夹杂着丝丝酸楚。更何况,如今正值多事之秋,也不知道何时才能与之重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