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溥被李中易狠狠的将了一军,变得哑口无言,李谷看不过去了,他冷冷的闷哼一声,说:“南唐小儿林仁肇何足挂齿,我大周兵强马壮,国力鼎盛,朝廷只须派遣一员偏将,便可败之。”
李中易微微一笑,李谷这个老小子,虽然擅长搞阴谋,却是个完全不通军事的睁眼瞎。
对于李谷的梦话,李中易根本懒得搭理他,魏仁浦这个老冤家,也不是吃素的。
果然不出所料,魏仁浦幽幽的说:“李相公,老夫倒是不知,哪位偏将可以担此重任?”
李谷冷冷的瞥了眼魏仁浦,姓魏的老小子,一直坚持不懈的和他作对,实是心腹之患!
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口出狂言的李谷身上,谁曾想,李谷却耷拉下眼皮子,把头一低,再不开口。
李中易暗暗好笑,林仁肇早就是名噪一时的南唐名将,绝非等闲之辈。
这一次,林仁肇率领着十万南唐的精锐,区区几天,就攻破了大周的南部重镇颖州。
其行军速度之迅速,简直令人瞠目结舌,确实是个异常厉害的劲敌。
面对如此凶悍的林虎子,很显然,大周必须派出名将出马,才有可能解决目前的危险局面。
朝中的大将,论及地位和战功,自然是以李中易为首,韩通次之,接下来,就是赵老二的铁杆兄弟石守信和慕容延钊。
明眼人都知道,和李中易足以名垂青史的赫赫战功相比,韩通等人的功勋,根本不值一提。
只不过,以李中易的副相之尊,如果派其出兵。肯定要挂上帅印。
宰执原本就权重,李中易再拿到了这么大的兵权,嘿嘿,不管是柴荣,还是政事堂的相公们,或是枢密院的枢使们。都不可能坐视这种局面的出现。
所以,早就看破其中玄机的李中易,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过,挂帅出征。
在李中易看来,林仁肇虽然很会用兵,可是。南唐的中主李景,却是他的最大罩门。
柴荣已经北伐,李中易现在最需要的不是所谓的帅印,而是留在开封城中,牢牢的掌控住羽林右卫。随时准备应对崭新的变局。
李中易打定主意置身事外,只要不碰他的禁脔羽林右卫,随便在场的宰执重臣们去吵闹吧。
在暗中排除了李中易的挂帅可能之后,宰执重臣们。众说纷纭,说啥的都有。
有人推荐韩通挂帅。王溥却坚决反对,王溥推出石守信,却被魏仁浦所极力反驳。
一时间,整个议事厅内。除了范质和李中易没有表态之外,众人基本分成了三派。
李中易眯起两眼,坐在他的位置上,如同参禅的老僧一般,稳坐钓鱼台。
谁想挂帅南下,就派谁去好了,他李某人只想待在开封城,筹划即将到来的朝局巨变。
在议事厅内,宰执重臣们,明面上分为四派,实际上,是三派。
也许是韩通人缘太差的缘故,支持他挂帅的人,少得可怜,仅有一位枢密副使罢了。
与此相反,支持慕容延钊或是石守信的宰臣,却大有人在。
还有一派,就是以魏仁浦为首的中间派,李中易本人就属于这个行列中的一员。
李中易抿了口茶汤,心里琢磨的却是:赵老二的兄弟们,人缘实在是好,好到令人异常羡慕的程度。
难怪,柴荣驾崩之后,赵老二和韩通之间的pk,以韩通的全家老少被斩尽杀绝,血腥收场。
莽夫韩通,虽然颇受柴荣的信任,可是,这家伙仗着皇帝的宠信,太过目中无人,导致人缘极差。
李中易也曾经思考过,韩通也许是,想向柴荣表明当孤臣的忠诚。
就在李中易的思绪飘远之际,范质突然轻咳一声,沉声说:“陛下曾经有言在先,众议不决,自有太子殿下裁之。”
李中易的眼皮子猛的一跳,国舅爷符昭信可不就在开封城内么?
无论是地位,还是资历,或是军功,国舅爷符昭信,其实完全有资格挂帅出征。
李中易想通这一层之后,当即察觉到范质的用心,他不由暗暗一叹,姜,毕竟是老的辣啊!
利用抬举符昭信,范质既可获得符家人的欢心,又变相讨好了柴宗训,最终柴荣也可能放心,可谓是一箭三雕之宏谋!
能够坐进政事堂议事厅内的宰执重臣,都不是省油的灯,范质的提议刚出口,有聪明人立即敏感的察觉到其中的玄机。
可是,大家明明知道范质的用意,却有口难言:谁敢当众反对太子的监国之权,将来就不担心柴宗训登上大位之后,被抄家灭族么?
重臣们吵闹了好半晌,却被范质短短的一句话,就摘取了倡议首功。
即使是李中易,也不得不佩服,范相公不愧是一代名相啊!
范质又问了一遍,见重臣们没人敢有异议,他不动声色的唤人去禀报小符贵妃:宰执重臣们集体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