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庙号世宗的皇帝,比较著名的有:汉世宗刘彻、晋世宗司马师、后周世宗柴荣、明世宗朱厚熜、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等。
王溥张嘴就想反驳,只可惜,符太后根本就不想听他的道理,摆着手断然做出了决定,“就依范相公所言。”
得了,符太后都已经表了态,王溥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至此,柴荣的庙号,正式定为世宗,谥号为极为美誉的一个“文”字。
从此以后,一般臣子们对柴荣的正式称呼,必须是:我世宗文皇帝。
当然了,朝廷的重臣,尤其是政事堂的相公们,有资格简称两个字:先帝。
封建规矩大于天,在科举的时候,大周的贡生们在提及柴荣时的用语,也必须是三抬。如果只有两抬,比如说,世宗文皇帝,嘿嘿,等着该考生的,就只能是黜落的悲剧命运了。
庙号和谥号,都拍了板之后,接下来,就轮到了陵寝的大问题。
本周太祖郭威临终前,钦定皇陵于新郑北郊的郭店,正式名称为嵩陵。
柴荣的陵寝命名,范质没敢独断,特意征询了符太后的意思。
符太后仔细的想了想,有些迟疑的说:“不如就叫庆陵吧?”她虽然读过一些书,识得不少字,毕竟学问粗浅,担心出丑露乖,丢了面子。
没等范质说话,魏仁浦突然插话说:“先帝有大恩于天下臣民,无论是官绅还是庶民,皆须牢记先帝的恩德。”居然是在大拍符太后的马屁。
李中易有些好奇的看着魏仁浦,这位政事内有名的好好相公,肯定有所图吧?
魏仁浦主动站出来,支持符太后的意见,哪怕是范质,也不可能再出言反对。
于是,柴荣的陵寝,就这么定了,叫作“庆陵”。
涉及到国丧的大事,一件接着一件的议定,就连李筠都被符太后问过意见,惟独,李中易一直被晾在一旁,坐着很冷的冷板凳。
李中易心里非常有数,符太后原本就看他不顺眼,再加上,他现在又是柴玉娘的准老公,恶感叠着恶感,态度怎么可能好呢?
当然了,李中易对于符太后的冷落,一点都不在意。
柴玉娘,那也是京城四姝之一,众所周知的大美人儿,又是柴荣亲口许的婚,嘿嘿,这朵鲜花,李相公算是摘定了。
更重要的是,柴玉娘还是小皇帝的嫡亲姑母,私下里,柴宗训倒要唤李中易一声姑父。
师傅与弟子,姑父与侄儿,宰相与皇帝,有这三重关系发挥作用,李中易将来主掌朝政的时候,凭空多了几柄坚不可摧的“利器”。
名分这玩意,平时可能不打紧,到了关键的时刻,就会发挥出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作用。
举个比较贴切的例子:男人在外面养三儿,平日固然可以对她千宠万爱,但是,真正带出去见人的却只能是正牌子老婆。
如今,朝臣里边,很多读书人都喜欢认死理,讲究所谓名分。
到时候,这种说不清楚,看不明白的情绪,自然会给李中易增添不小的助力。
一般人家死了嫡亲的长辈,讲究个守孝三年,只是,皇家不同,正式的孝期定为三个月。
正式发丧的日子,经过礼部的讲解,皆有固定之成规,定于七七四十九天之后,由满朝文武一起,送入庆陵落葬。
按照伴死如伴生的逻辑,柴荣生前所有用过的物品,都必须带入陵寝,这个是符太后特意加上去的要求。
本朝太祖郭威崩后,嵩陵的布置非但没有丝毫的奢华之气,反而显得异常之寒酸。
石兽,没有;巍峨的宫殿,没有;富丽堂皇的装饰,同样也没有。
李中易虽然没有恭逢其事,却也是打心眼里尊敬郭威,怎么说呢,勤俭持国的皇帝,值得尊重。
至于柴荣的陵寝,其实也挺寒酸的,他自从登基之后,一直没有大建陵寝,打定了主意,积蓄国力民力,一统华夏。
只可惜,一代雄主,壮志未酬身先死,带着浓浓的不甘,去了西天极乐世界。
一整天的折腾下来,李中易从宫里出来,登车回家的时候,两腿竟然有些不得力的感觉。
举城带孝,家家户户都有哭声,坐在车里的李中易,轻轻的放下手里的车帘,仰面朝天,长吁了口气,一直压得他有些艰苦的那座大山,终于被老天搬走了!
赵老二,你打算何时动手呢,这的确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