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X
-
100%
+
红日西沉,朔风渐冷,暮色慢慢降临。 马车缓缓行驶在宽阔的大街上,朝着北面皇城而行,王伏胜和张多海赶着车,薛仁贵策马跟在车边。 武媚娘与李治并坐车内,将自己探知的情况,一一与李治说了。 李治沉吟半晌,道:“他们这条件倒不算过分,只是这将领人选,倒不好拿捏。” 武媚娘笑道:“何不让薛将军去?” 车外的薛仁贵听到后,心中一紧。 李治道:“让我再想想吧。” 他倒不担心薛仁贵能力,而是担心他过去后,会遇危险。 吐谷浑国内亲吐蕃势力太强,连前任吐谷浑王都被刺杀了,更不提外人。 不过派薛仁贵过去,也有一桩好处。 按照历史走向,再过十几年,便是大川非之战,这也是薛仁贵最惨烈的一仗。 薛仁贵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一点可能是高原反应。唐军对付吐蕃时,最大的难题便是高原反应。 只要唐军进入吐蕃区域作战,就容易战败,反之,吐蕃进攻大唐,同样败多胜少。 所以提前让薛仁贵适应一下高原作战,有助于将来进入吐蕃本土作战。 次日,李治处理完公文,便将薛仁贵喊进大殿,将此事和他说了。 薛仁贵听完后,拱手道:“臣愿意前往吐谷浑作战。”顿了一下,又道:“陛下,臣有个提议。” 李治道:“你说。” 薛仁贵道:“臣希望不要告诉吐谷浑,我们出兵援助他们的事。” 李治愣道:“你的意思是咱们不出兵?” 薛仁贵道:“臣是想让他们以为咱们不出兵。” 李治猛然醒悟,道:“朕明白了,你想出其不意出现在战场上,打吐蕃一个措手不及!” 薛仁贵道:“正是如此。吐谷浑国内吐蕃细作太多,倘若让他们知道我们出兵,也相当于告诉吐蕃人!” 李治点点头,沉吟道:“可不让他们知道的话,我军进入吐谷浑时,岂不会被他们误解?” 薛仁贵道:“我们可以将此事告诉东女国,我军先进入东女国境内,伪装成东女兵,与他们一起策应吐谷浑!” 东女国位于四川西北部,与大唐茂州相邻。 唐朝在松州屯有重兵,直接调松州兵给薛仁贵,便可先去茂州,再进入东女国境内,再北上援助吐谷浑,神不知鬼不觉。 李治道:“这个主意可行,但军粮的问题,又如何解决,不让吐谷浑知道咱们出兵,他们如何供粮。” 薛仁贵道:“可与东女女王商议,让她找吐谷浑开条件,让吐谷浑给她们一批军粮,她们才肯出兵,料来吐谷浑不会拒绝。” 李治道:“甚好,就按你说的做,等皇后回复弘化公主后,你就去找东女女王。” 当天晚上,武媚娘把弘化公主请入宫中,说大唐天子答应了她的请求,同意派一名将领。 弘化公主大为欣喜,又请求唐朝派人召集东女羌、党项羌的使节,由唐朝将领主持,让三国坐在一起,共商抗吐大计。 李治先派人把李勣请了过来,将作战计划和他说了。 李勣听到天子竟要对付吐蕃,颇为诧异,不过既然不用本国出太多兵马,也就没有反对。 李治又让他举荐一名将领,如今薛仁贵不能露面,另需一名将领代表大唐指挥。 李勣举荐了右领军卫郎将,程务挺。 程务挺是程名振的儿子,只有三十岁不到,李治觉得他太年轻,怕他误事。 李勣微笑道:“陛下不必担忧,那程务挺年少老成,有乃父之风,而且他年纪轻,更容易迷惑吐蕃人轻敌。薛将军之事,可不必告诉他,也就不会误事。” 李治这才同意了,命人把程务挺喊了过来。 程务挺是典型的大唐健儿,从小跟在程名振身边,在边境长大,人长的彪悍雄健,浑身都是阳刚之气。 他听李治让他统领诸羌对付吐蕃,忙问:“陛下,那臣手下有多少本国兵马?” 李治道:“没有,你只负责指挥羌人。” 程务挺急忙摆手,道:“那不成,那不成,蛮夷只认拳头,不听道理,我一个兵不带,他们如何肯听我的?” 李勣瞪了他一眼,道:“你小子,敢跟陛下讨价还价,陛下下了诏,你遵旨就是,哪那么多屁话!” 程务挺咕噜了两句,拱手道:“末将领命就是。” 李治倒很喜他耿直的性子,笑道:“你这次就当个历练,朕给你派五十名千牛卫,护你安全,吐谷浑有很多吐蕃细作,你可要当心。” 程务挺笑道:“那臣就试试。” 次日,在李勣安排下,程务挺将慕容信、东女女王、党项使节,都请到郊外一个园子里,商议联盟之事。 三人见唐朝派一个毛头小子,心中不大高兴,却也不敢多说什么。 程务挺按照李勣的吩咐,只把自己当个中间人,联络三国,让慕容信主持同盟之事,他只听就是。 慕容信也不客气,当即分派任务。 他让党项羌负责联络青海湖东南部分的羌族小部落,举唐朝大旗,拉拢他们加入同盟。 到时由党项羌领导他们,作为北路军,支援白兰城。 东女羌则拉拢金山一带的小部落,作为南路军,北上支援白兰城。 众人议定之后,宾就女王回到长安城南的一间小院,这是她的临时住所。 刚过院门,留守女护卫便告诉她,有人来访,正在大厅等候,还是位熟人。 宾就女王进入大厅,看到一名中年男子正坐在厅中等候,赫然是那日打败都布的唐朝勇士。 宾就女王半是惊喜,半是惊讶,笑道:“阁下是奉你家主人之命,来找我的?” 薛仁贵拱手道:“大唐千牛卫中郎将,见过女王殿下。” 宾就女王大吃一惊,错愕道:“你、你是千牛卫中郎将?那、那你家主人是……” 薛仁贵朝北面一拱手,道:“那日与女王相见之人,正是我大唐天子!” 宾就女王呆愣住了,好半晌,才回过神来,喃喃道:“难怪他总以主人自称,原来他竟是大唐皇帝。” 想到大唐皇帝待自己如此友善尊重,心中既感喜悦,又有几分受宠若惊。 薛仁贵道:“女王殿下,末将奉圣人之命,有要事与你相商。” 宾就女王神色一正,道:“大唐天子如此诚意,东女虽小,愿附尾翼,为大唐马首是瞻。将军尽可直言。” 薛仁贵便将计划说了。 宾就女王听完后更加欣喜,觉得唐人谋略非常高明,欣然同意。 薛仁贵回宫向李治复了命。 李治琢磨着,出兵吐谷浑的事,怎么也必须等到明年正月之后。 眼下他需得关注另一件事,军粮。 长安库存的粮食不多,程知节的大军又在不断消耗,他既不打算去洛阳,就必须尽快解决运粮问题。 要解决此事,就必须大量制造火药,炸毁三门峡礁石。 最近已经有大臣注意到,他从太医署调了大量硫磺和消石。 这些大臣并不知道他是为研制火药,只当皇帝年纪轻轻,就有沉迷炼丹的趋势,故而隐晦的劝谏了几次。 随着时间推移,虎圈的事迟早会被满朝文武知道,到时候劝谏的大臣肯定更多,也更直接。 未免麻烦,他决定把火药的事公开给大臣,获得他们支持,这就需要一次公开试爆。 另外,这次试爆,不仅是做给大臣看,也是验证火药威力,到底能否破开山门峡礁石! 所以还需等一等,等卢承庆和阎立本勘探三门峡回来,让他们也参与试爆,才能验证此事。 在等待的第三天,李治收到御史弹劾褚遂良的奏章,说他违规将府宅开在坊墙上。 弹劾之人是个监察御史,也不知是武媚娘指示他,还是王伏胜提醒。 总而言之,李治一直在等这份奏章。 他当即批准奏章,限褚府三天之内,拆除那扇大门。 这也是告诉满朝文武,他已下定决心,不会再召回褚遂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