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边城,让徐澄佑舍了公主去和亲的。 现在穆赫可汗想要借助大郑之力图谋西进徐澄俞不觉得稀奇,但是他本人都亲至大郑那就是大大的稀奇了。 内阁现在还是三位阁老,第四位阁老的位置现在就是吊在朝臣眼前的胡萝卜,徐澄俞轻易也不会把这个位置舍出去。 三位阁老也习惯于时不时被皇帝找去开小会,他们琢磨着最近的事物每个人心里都有了些谱儿,但是在徐澄俞把事情说出口之后,三个人还是被镇住了。 三位阁老中现在是林峰资格最老也和皇帝最亲近,他本想要退下去但还是被徐澄俞劝住了,面对言辞恳切说选出第四位阁老后就让外祖父致仕的外孙,林峰也只能推迟了自己当初的计划。 所以现在商量事情的时候大家也习惯于林峰先开口,只是今日的事儿实在是太过震撼,林峰也是缓了一会儿之后才找回了自己的思绪,“敢问陛下,这昂族可汗带了多少随从来,可说了要走到何处再会盟?” 林峰现在还是不敢相信穆赫还敢到晏城来,于是他还是问了这么一句。 徐澄俞却摇了摇头,他看着三位阁老说道:“袁侍郎的信中说明了穆赫是要来晏城的,按照他们的脚程,估计也没多久就要到了。” 卞阁老于是紧接着问道:“这……若是如此还要叫礼部准备好招待穆赫可汗的流程,国朝至此也没有接待过昂族可汗,若是这么紧急须得早些吩咐他们。” 徐澄俞点点头,他看向卞阁老又扔下了一个炸雷,“灵妤长公主也在这次的车队中,公主回京省亲的礼仪也要礼部商议个章程出来,长公主涉及内宫朕也会派人去和礼部的官员对接。” “臣领命”,卞阁老听闻长公主要还朝更是惊异万分,不过他到底还是知道自己现在是在哪儿还是收住了讶然的神色,记下了自己要负责的内容。 林海看着两位同僚都开过口了,他也是问道:“臣斗胆问一句,这昂族可汗入京,陛下可要京营有所动作,毕竟防人之心不可无,还是要调一些精锐来护持在陛下周围的。” 昂族人狼子野心在郑人眼中看来可说是洪水猛兽一般,林海的担忧也不无道理,穆赫可汗入京徐澄俞作为皇帝自然要接见他,林海也担忧到时候会出乱子。 林峰闻言也颇为赞同,“如海所言有理,陛下是应该注意着些。” 徐澄俞觉得穆赫既然要入京那么应该也不会在这些事情上搞阴谋诡计,但是他也是知道诸位阁老的忧虑是有道理的。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作为皇帝保护好自己的安全也是一件应该的事儿,徐澄俞也愿意做周全的准备安众人的心。 穆赫可汗来京这件事儿要几个部门协同工作自然是瞒不住的,是以后宫中也算是炸开了锅。 自从灵妤长公主远嫁之后闭门不出的刘太妃也是开始出来交际,每日里去给两宫太后请安的精神头比谁都要足。 李婉澄倒是算了,她也是有早起习惯的能受得住刘太妃这么早早地去请安,林慕月倒是被折腾得暗自和云夏吐槽叫苦。 “夭寿了,也不知道她要折腾到什么时候,她能受得住我要受不住了”,又一次被迫早起之后,林慕月在刘太妃离开后忍不住和云夏说道。 云夏看着娘娘慢悠悠地说,“您早起些也是好的,之前您还能和林姑娘一起用早膳,后来是越发惫懒了,现在刘太妃来请安您又可以和姑娘一起用膳了,人都说秀色可餐,这不也是件美事?” 惊恐地望向云夏,林慕月有些绝望地说,“你变了云夏,算了,灵妤要回来了她这个做娘的这样我也能理解。” 以为远嫁再也见不到的女儿要回来了,刘太妃的心情林慕月也能理解,所以她也宁可调整自己的习惯也不叫刘太妃不舒服。 两宫太后对于刘太妃的态度传了出去,六局一司自然也懂了灵妤长公主的分量,再加上徐澄俞不许礼部敷衍,最后呈上来的流程也算是让众人都满意了。 不过朝堂上诸公虽然接受了昂族可汗要来晏城这件事儿,京中士人和百姓们却又掀起了一阵议论。 陶指挥使在面见皇帝时也觉得自己命苦,这种事儿都被他赶上要来报告陛下,他实在是担忧自己头上的乌纱帽。 “京中士子们议论纷纷,他们还在茶馆酒肆等处高声议论惹得百姓们也跟着一起闹事儿,现在京兆尹拘了三个举子,这事儿陛下您应该也知道了,只是这背后还有些事儿,臣也不得不来报了”,硬着头皮把事情说了,陶指挥使也是悄悄地打量了一下陛下的神色。 徐澄俞看着折子没有陶指挥使意料中的发怒,他只是淡淡地说道:“这些人也没有犯了朝廷法度,叫人放了吧,至于背后的人倒是值得查一查,你叫人去办。” 第211章 堵不如疏,若是叫京兆尹再羁押几天这些闹事的士子们,京中纷纷的议论才是没有个头了。 徐澄俞也知道这些人只是出头鸟罢了,于是他也不愿意生气,只叫陶指挥使去查背后的人就是了。 其实徐澄俞也有些疲惫,因为他发现自己面对的困境像是永无尽头一般,寻常的困境好似一张蛛网,被黏住了可以想办法脱身也可以在猎手出现时出其不意一击制敌。 但是徐澄俞现在发现自己其实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敌人,之前的敌人也许是把持朝政的裴阁老,是在后宫里面搅弄风云的朱太妃。 但是现在徐澄俞发现自己并没有一个特定的敌人,宗室们不过是想要保住爵位传承,勋贵们是想要让爵位传得更久些不让家族在各种权力更迭中掉队。 还有许多反对皇帝各种举措的朝臣,他们之中有想要威逼皇帝让步的野心家,但是也有并没有私心只是想要劝皇帝遵循传统和祖制的。 对着抱有恶意和故意拖后腿的人,徐澄俞能够毫不手软,但是对着那些只是规行矩步没什么坏心眼儿的人,其实他内心里也觉得很难办。 丰泰帝开海禁是看到了国库里各种口子所以想要开源,徐瑞卿继承父亲的政策则是觉得西洋船队带来了许多新鲜东西,这其中包括各种现在已经开始在大郑土地上生根发芽的各种高产作物。 而徐澄俞在来往的船队中看到了另一些东西,有西洋人带来的新鲜知识,有那些所谓商船上的先进火炮,还有那些来往使臣眼中隐藏着的自傲。 这所有的东西加起来曾经让徐澄俞心中升起过惶恐之情,其实他也害怕大郑会落后于他人,也害怕祖宗基业在自己手中毁于一旦。 不过徐澄俞还欣慰于一点,那就是他自己并非真的是孤家寡人,他有能包容和理解自己的母亲,也遇到了能够了解自己并将要共度余生的爱人。 在陶指挥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