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还有利息 “我已联系到震旦银行席立功,如今他已在武昌和徐州设了分行,他会派人来找世伯,在南直隶一带大力吸纳存款。” “世伯到任后,要以我这个直隶总督的名义,给震旦银行作保,战后只要各人愿意把款项提取到自己手中,绝无任何阻碍。” 周馥自然清楚《震旦银行》和滕毓藻的关系,苦笑着摇头说。 “兴甫,《震旦银行》虽然资金雄厚,可毕竟是刚刚开设不久,虽然有总督府作保,可这些人也未必信得过。” “反倒不如联系山西的票号倒是更好一些,直隶的富户们,恐怕更愿意把他们手里的银子交给这些晋商,就比如眼前这个乔致庸,就开着《大德通》和《大德丰》这两家著名票号。” 滕毓藻点点头,“世伯所言极是,可如果《震旦银行》宣布,在他们那里存入银子有利息,你认为这些富户们是否还愿意把钱存入他们的银行。” “给利息!” 滕毓藻的话让周馥吃了一惊,因为现在只有洋人开设的银行,才给储户极低的利息,国内的票号一概是没有利息的,把银子存入票号的人,并不是要利息,他们只是为了携带方便。 周馥回身对两个捧着茶壶等着给他们斟茶的家仆挥挥手,两个家仆忙远远退开。 滕毓藻知道周馥要说的话,不愿让人听到,也对徐挺挥挥手,徐挺也带着人后退开。 周馥这才忙说道,“兴甫,《震旦银行》的事我也是清楚的,而且缉之现在开设的面粉厂和制笔厂都极为红火。” “缉之在给我的信中提及,按照兴甫的法子,制出的面粉洁白胜雪,几乎一出厂就被粮商们一抢而空,甚至还有洋人找到他,大量订购他们的面粉运到国外贩卖,早就供不应求,他现在正在扩建厂房添置机器你准备扩大产量。” “那個制笔厂生产的钢笔,虽然国内销量不多,可洋商们大量购买,缉之说,洋商们都将钢笔运回他们的国内销售,由于供不应求,缉之已经连续提价几次,洋商们依然趋之若鹜。” “仅现在这两个厂子就能为前锋军日进斗金了,就是按照你的意思,再多开设工厂,《震旦银行》的资金也足够应对,你根本不需要过多的银子周转,吸纳这些富户的款项,便于他们离开方便,可也不至于要学洋人的银行给他们什么利息啊!” 对于利息这件事,滕毓藻已经想了很久,国内的豪门权贵和富商巨贾,包括那些大地主们宁愿把银子埋在地下,也不愿放到钱庄票号里。 除了这些人,对于钱庄票号也同样不放心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钱存在钱庄票号里,不管存多久,都不会多出一文钱。 相反,这些人还要担心钱庄票号倒闭,而把钱绞尽脑汁藏在家里,才是最稳妥的。 比如,就有一个山西商人,把钱砌在墙壁里,后来有军阀找他借钱,他当场刨开一面墙壁,就从里面轻松拿出三十万两的银子。 滕毓藻认为,资本呆滞,不流动,这也是晚清工商业不发达的一个原因。 “世伯。” 滕毓藻在心中略一组织语言,就开口说道。 “现在,咱们想的是如何把洋鬼子尽快赶走,至于如何赶走他们,刚刚咱们已经说过。”“那么敢问世伯,赶走了洋鬼子,接下来咱们又要做什么?” 周馥不假思索地说,“自然是尽快安置因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着手恢复百姓生计。” 滕毓藻点头说,“世伯说的对,这一次的战火,蔓延半个直隶,有近千万百姓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战火的影响。” “影响最大的就是天津城和他的周边地区,整个天津城里已经都打烂了,我得到消息,甚至洋鬼子把天津的城墙都拆了,其次就是京畿的顺天府,京城的外城也有大半打烂了。” “战乱也是一种灾祸,只不过他不是天灾,是人祸,但也同样需要救灾。” 滕毓藻语气有些沉重地说,“虽说是抗击外敌入侵,只是这些地方被毁坏,让万千百姓无可居之所,绝大多数都同我滕毓藻有关。” “如今朝廷又把这个直隶总督交给了我,我怎可只做官,而不管流离失所的百姓,总是要救灾的。” “可救灾就需要钱,这些钱从哪里来?” 周馥皱皱眉头说,“朝廷恐怕拿不出这么一大笔钱,甚至就是前锋军的军费恐怕他们在那时依然不会给足,除非你同意削减军费或者大量裁撤兵员,可谁都清楚,前锋军万万不可裁军,就是各地百姓恐怕都不会答应。” “所以,最终的军费恐怕还是要直隶自己来出,至于恢复直隶战后经济” 周馥苦着脸摇摇头,后面的话没有再说出口。 滕毓藻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叹口气说道。 “这笔钱,最终还是要咱们自己来解决。” “所以你就想到了《震旦银行》!” 周馥苦笑着说,“兴甫,你的那个银行和缉之张罗的那些工厂所得利润,如果能满足前锋军需求,就已经是万幸了,如何还能再打它的主意。” 周馥继续说道,“除了救灾,我拜读了你的《大国崛起》,也能猜到伱的心思,恐怕这洋务你还会大力推动,规模估计要比当年李中堂和张香涛所为都要大的多,仅仅这笔钱就是一笔巨额款项,这些天来我都再琢磨这件事,除非朝廷不要咱们直隶的税赋。” 听到周馥最后这句话,滕毓藻不由笑了起来。 这一次朝廷要他赶来,说是要有事情询问,滕毓藻估计很可能就是关于战事的问题。 而滕毓藻也很想借着这个机会解决他自己的一直在思考的一个战后重建问题,他不甘心只是解决灾后重建问题,直隶在他手中还要大发展,否则以他的力量,难以对付关外的俄军,甚至可能还有善于学习改进的小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