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女生耽美>秦时明月之政> 关于秦始皇氏的补充说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关于秦始皇氏的补充说明(1 / 1)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关于秦始皇的氏在此重新做一下补充和声明。
首先还是姓的问题,‘嬴’姓肯定是没错的,出处如下:
《史记·秦本纪》记载: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
以上便是‘嬴’姓的来源。
‘嬴’是上古八大姓之一,是当时最古老尊贵的姓氏之一。
上古八大姓如下:妊、姬、姜、姒、嬴、妘、媯、姚;
八大姓还有另一种说法:姞、姬、姜、姒、嬴、妘、媯、姚。
但是都有嬴是确定的。
首先确定一下当时的习俗,从八大姓的字形构造也可以看出,当时是处于母系社会。
在母系社会是有姓无氏。
经历时代演变,尤其是确立了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后,在当时连姓都是只有嫡长子能继承。
比如周朝天下只有周天子能是姬姓,而其余的分封到各地的周王朝的宗亲们在这之后就不能继承这个姓,而是只能利用当地的地理位置以及一些别的特征来重新取名,这就是氏的由来之一。
《左传·隐公·隐公八年》: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为展氏。
《尚书正义·卷二·尧典》:“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谓建立有德以为公卿,因其所生之地而赐之以为其姓,令其收敛族亲,自为宗主。
《尚书正义·卷六·禹贡》: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谓有德之人生此地,以此地名赐之姓以显之。
同时一些国君为了赏赐臣子的功劳,也会赐姓或氏(一般也都会有封地),这是氏的另一种由来。
比如商鞅就是如此,因为被封商地而被称为商鞅,尊称商君,可是人家却是叫卫鞅的。
‘氏’的由来往往是要么出身高贵,要么立下大功从而高贵,往往只有贵族有氏,平民是没有的(甚至姓都没有)。
氏本身就代表着荣耀和高贵。
随着社会的发展,自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男性就以氏为姓(因为代表着父系的荣耀高贵)。
以燕昭王举例:他就是姬姓,燕氏,名职;那么他对外的介绍一定是燕国,燕氏、职。
同样因为是父系社会,所以女性地位降低了,是不能用氏的,只能用姓。
因为女性是要嫁出去的,所以父系的荣耀跟你没关系。
例如:如果是燕国王室的公主,那么她对外的介绍就是:燕国,姬姓,名谁谁,某某之女。
总结下来:按照战国时的规矩,男女称呼就是男性为‘氏+名’,女性为‘姓+名’。
但是这个规矩还有个例外,天子无氏,只有姓,因为氏的演变主要是代表和土地绑定的荣耀,而全天下都是天子的,故而天子无氏,因为法理上全天下都是天子的。
(关于传统意义的‘天子’意义,以后再详细说。)
虽然也有姓氏演变的一些其他原因,但是主要还是上面这个最重要的政治原因。
如果把姓氏比作一棵大树的话,那么树干就是姓,树枝就是氏。
拿周朝来说,周王室这棵树的树干就是姬姓,树干就是各种各样的氏,作为宗主的周天子毫无疑问是树干,故而天子无氏本身具有着很大的政治性。
从这个道理上来说,自始皇帝得天子位,称始皇帝后,称呼始皇帝为嬴政才是最正确的。
无论是秦是赵,都不过是一隅之地而得氏名,占据全天下后,抛弃氏的使用才是对的。
还有就是自一统后,始皇帝一统天下,废了六国的贵族(当然,他们的国家都被灭了,承载他们荣耀的土地都没了,自然氏也就没了),在这种情况下,姓氏逐渐统一,合为一体,不再分那么细致。
同样,始皇帝废除分封制,也就已经没有了氏的衍生空间,加上天下越发广茂,即便没有姓与氏区分,也基本不会再造成一些伦理问题,所以姓和氏也就逐渐合二为一,这个举措本身也是有着政治性。
当然,王朝变换,后世王朝官方之称呼,肯定又要回到始皇帝他原本的正式称呼,这本身也算一种贬低行为,同样有政治性。
现在大家很多人纠结的,就是始皇帝在称帝以前,他的氏到底是什么。
目前大家争论的主要是两个,就是‘秦’和‘赵’。
因为从春秋战国当时的礼法和习俗来说,以国为氏才是正常的,也就是秦。
但是这也不一定,如果之前已经有了氏了,自大宗分小宗出来,也不一定就会改氏,哪怕后面小宗更发达了,也不是必须改的,况且秦国在当时本就是处于偏远地区,甚至刚开始被称为西夷,没那么遵守规矩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既然确定不了,还是要拿史料说话,汉朝以后的就不具有参考价值了,只能拿汉朝及以前的史料论证。
对此有争议的,欢迎讨论,但是不接受没有论据的抬杠,必须拿出证据说话。
先说我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是‘赵’氏,因为这是史料明确记载的。
《史记·秦本纪》记载:
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
其玄孙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得石棺,铭曰“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死,遂葬于霍太山。蜚廉复有子曰季胜。季胜生孟增。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
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
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得骥、温骊、骅骝、騄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
缪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
(以上就是整个赵氏的由来)
再后面: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赵衰其后也。恶来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
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
(这个非子就是秦国的先祖了,他是造父的侄孙(伯益十六世孙),因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分封在秦地(今甘肃天水),非子便以封地为氏,号为“秦嬴”,并成嬴姓的大宗,续其祭祀,后人称其为“秦非子”。)
(但是吧,这是后人所称,史料并没有明确记载改氏了。)
当然即便改了,还有一种可能:
秦嬴生秦侯。秦侯立十年,卒。生公伯。公伯立三年,卒。生秦仲。
秦仲立三年,周厉王无道,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西戎杀秦仲。秦仲立二十三年,死于戎。有子五人,其长者曰庄公。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
于是复予秦仲后,及其先大骆地犬丘并有之,为西垂大夫。
(在此期间被灭过一次,后来又重新收复失地,并且连犬丘大骆之族土地一并都有了,重新继承造父赵氏也是合理的。)
然后就是最后《史记·秦本纪》记载:太史公曰: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
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这段话说的很清楚了,秦国就是赵氏,继承的一直是大宗的氏。
在秦非子或秦仲发达后,大概率为了占据大宗之氏,获得赵氏的封地,并没有改变氏。
当然从以上一段话也能看出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已经有秦氏了,并且也是从嬴姓分出来的,秦非子或秦仲并没有兴趣抢已经有的一个氏。
现在许多人反驳的点主要是三点:
一:礼法制度和习俗。
但是并不是每种习俗都会被遵守,而当时被蔑称为西夷的秦国,也未必一定遵守。
二:秦非子时期便号‘秦嬴’,那么他的后代,自然也要氏秦才对。
但是这个自秦本纪这同一篇可以看出,司马迁是明言人家没改氏,哪怕封地及以后襄公建国,号什么,也不能确定一定改氏。
或者说可能改过,很短暂的时间又改回来了。
司马迁总不至于在同一篇左右横跳吧,真有疑惑,他应该也会明言记载。
三:曾出土的秦惠文王因病祭祀华山的祭文,‘秦骃祷病玉版’,也就是‘曾孙骃告华大山明神文’,秦惠文王祭祀抬头自称为:又(有)秦曾孙小子骃曰。
很多人以此论证秦国为秦氏,但是这个不合理,因为以君主的身份祭祀,其自称必然是国名加自己的名才会更加合乎礼法。
所以这个出土的文物不能确定秦国赵氏改为秦氏,因为不能确定这个秦指的是秦国,还是秦氏,而自法理来说,指的是秦国更加合理。
另外《史记·秦始皇本纪》也是明确记载: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综上而论,秦始皇怎么看,氏赵才对。
还有一点要说明一下,那就是秦始皇是因为于赵国出生才氏赵的,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秦始皇本纪》称秦始皇生于赵国邯郸,“及生,名,姓赵氏”,使人误认为其以出生地为氏。
因出生地而为氏是绝对不可能的,没有任何道理,当时他父亲虽然在赵国是质子,但依旧是秦国王室这种高级贵族出身,是不可能草率用氏的。
生于赵国而姓赵是不可能的,这是绝对不符合逻辑的,这直接就是背祖叛宗的行为,他一个王族公子,只要没疯,就绝对不可能。
别说人在他国身不由己,因为相互为质在战国本就是稀松平常,实际上质子的死亡率是极低的。
哪怕真要死,他也不敢改。
他如果敢乱改氏,就别想再归秦了,回去也会受到极其严厉的处罚,甚至处死,在当时那个时代,这种事情性质极其恶劣。
而且也没有其他任何记载质子改氏的。
还有就是贵族男子氏的来源上面也讲了,因出生地而为氏完全没有道理,根本立不住脚。
所以因出生地而为赵氏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个不用争论,没有任何意义。
另外其他的辅佐史料,例如: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编撰的《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战国策》,这些西汉史料也都很明确记载秦国公室是赵氏,包括东汉《汉书》都是记载秦室赵氏。
尤其是刘安编撰的《淮南子》,那总不至于他爷爷刘邦灭的谁他都能搞错吧,这完全说不过去。
最后声明:
根据讨论历史的基础原则,在没有最新的实锤出土文物或更早更有权威的记载下,就要按照现存权威史料明确记载的称呼使用。
也就是始皇帝一统天下成为天子前,就应该称呼‘赵政’。
大家如果不同异议,可以讨论,但是要拿证据说话,用证据合理推论。
当然也有一些纠结是暂时讨论不出来结果的,那就还是只能按照讨论历史的原则来,看史料。
谢谢理解!
当然继位秦王后,当时的人也不能这么叫了,直呼王的姓氏名字也是大罪。
秦国公室采用的也是嬴姓‘赵’氏。
当然,到了现代叫嬴政、赵政都是正确的。因为已经姓氏合为一体了。
而称为嬴政,反而更正确,同样也是相对属于褒义。
天子无氏嘛,称姓更好。
中为了大家的观感,采用大家最熟悉的称呼,直接称呼嬴政,不强行称呼赵政。
感谢理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