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39 章(1 / 1)




第239章

别说狄元帅焦虑,苏机宜也是羡慕嫉妒成天眼红。
同样是机宜,小王同学你为什么这么秀?
没关系,小王有精通佛法的高僧,他小小苏有即将被尊称为仙的亲哥。
——哥,求帮忙!
之前苏景殊和苏轼兄弟俩通信不多,大部分时候都是靠京城家里的中转站了解对方的情况。
登州离京兆府将近三千里,驿站速度慢,路上再耽搁耽搁,一来一回小半年都过去了。
现在不一样,小小苏大人面前有萝卜吊着,恨不得天天写信催他哥写诗作赋,平时有什么作品也别忘了给他寄一份,他要拿来做宣传工作。
别拿文化人不当回事儿,党项和契丹部落里自诩文化人的不在少数。
他哥出马一个顶十个,要信得过他哥的文采,也要信得过他的宣传手段。
说一千道一万,他还是想不明白王韶和智缘大师到底怎么让结吴叱腊答应对大宋俯首称臣的。
俞龙珂被劝降他能理解,好虎难敌群狼,再强大的部落也怕周边势力联合起来围攻。
青唐吐蕃和党项、回鹘的关系都非常不好,或者说,相邻的政权之中就没有关系好的。
西夏野心勃勃,回鹘那边和党项打了几十年丢了瓜、沙、肃三个州,河西走廊从此被党项人掌控。
几代党项君主都想“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精兵,然后长驱南牧”,回鹘那边打胜了,吐蕃这边却一直是胜少败多。
虽然青唐吐蕃内斗严重,但是唃厮啰掌权的时候青唐吐蕃的确足够强大,就凭他挡住党项的屡次入侵也称得上是一代明主。
青唐城周边那些堡寨全是唃厮啰掌权后建起来的,防备的就是北边的党项人。
俞龙珂轻易被劝降也有党项的功劳,他的族地在古渭寨,古渭寨的吐蕃部落和党项人势同水火,在王韶过去找人谈心之前两边刚打过仗。
党项人在西北称霸了几十年,死个皇帝不至于让他们立刻衰落,打大宋和辽国不够看,打吐蕃的部落却没多少压力。
俞龙珂的势力在吐蕃这边没人敢惹,可对上党项的精兵只有挨打的份儿,比起被周边的吐蕃部落或者党项部落当成肥牛宰,给大宋当小弟竟然还算是个不错的选择。
为了不让地盘落入党项人手里,他宁愿举族投降宋朝让宋人替他和党项人干仗。
话糙理不糙,虽然俞龙珂归顺大宋的理由说的冠冕堂皇,但是真实目的大概率就是借大宋的势头来对抗西夏。
俞龙珂要大腿,大宋要小弟,双方一拍即合,招抚工作就这么顺理成章的完成了。
可结吴叱腊已经扶持出傀儡要和青唐吐蕃名义上的赞普董毡分庭抗礼,说服这样一个大和尚臣服大宋的难度堪比说服西夏皇室对大宋俯首称臣。
——大师,考虑开班教学吗?
智缘大师
没空开班教学,因为他还要继续和已经臣服以及尚未臣服的吐蕃部落讲佛法。
苏景殊没空去秦凤路看大师讲经,他也对佛法没兴趣,好在他上辈子学来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大法也很好用,在效果上甚至比王韶那边更好。
只要按捺住他那颗无处安放的好奇心,焦虑就只会追着他们家元帅追不上他。
狄青:……
算了,他走。
待这儿生气。
苏景殊起身送客,“元帅这就走啊?家里厨子研究出了新菜式,不留下来吃顿饭?”
狄元帅冷酷无情,“没事,我能直接把厨子带走。”
苏景殊:……
苏景殊小小声,“待会儿做好给您送去,不麻烦元帅了。”
前几天远在福建的同窗给他寄了点土特产,家里的厨子是正宗军中大锅饭的手艺,他实在不放心把千里迢迢寄过来的特产交给家里的大厨,于是忙里偷闲自己找材料炖了锅汤。
家里全是吃货,除了亲爹是真的十指不沾阳春水,其他都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小菜能自己做大菜能指挥,虽然比不上正经大厨但是味道也还算可以。
以前在京城厨娘手艺好没有他们的用武之地,到西北后想吃点讲究的要么出去下馆子要么亲自动手。
教也能教,就是太慢。
没办法,总不能天天去隔壁元帅府蹭饭。
西北普遍过的不讲究,据他观察,乐平公主在京兆府都比在京城过的糙。
连公主殿下都能自觉融入西北的粗犷,他这才哪儿到哪儿。
下厨而已,问题不大。
狄青很清楚苏家人对美食的执着,也知道最近有人给苏景殊寄了土特产,也不麻烦特意给他送上门,他可以离开时带上,“这次是什么好东西?”
苏景殊老老实实回答,“建州的雷笋,还有我二哥从登州寄过来的海产,两地都离的远,捡走坏掉的正好炖了两锅。”
两边的特产都是好东西,在当地吃能鲜掉舌头,长途跋涉寄到西北口后感比不过在当地吃,但是做好了也能尝个鲜。
哦,不对,是改善伙食。
如果寄来的特产都好好的,他们连着吃三天也吃不完,不过想想现在的运输条件,能挑出来那么多能下锅的已经算运气好。
要是盛夏的时候寄特产,唔,大热天的不适合寄特产。
天气越来越热,等冬天到了他再回礼。
苏大厨去厨房将大点的那口锅端给狄元帅,顺便说他接下来俩月可能还要在转运司忙,经略司的军务就继续麻烦元帅了。
狄青:……
就知道每一口汤都不是白喝的。
狄元帅深吸一口气,看在美食的面子上,原谅他。
苏大厨亲自炖的排骨春笋海鲜汤味道很不错,他家和隔壁白五爷这家上上下下都赞不绝口,狄元帅全家也都给了好评。
有不时的贿赂
在,??げ譎??絙?繢???豔絶鑎???
???????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实在是最近太忙了,连任劳任怨的小姚同学都受不了找借口跑他爹姚将军那儿避难了,可见活儿多到什么程度。
姚古干不来转运司的活儿可以临阵脱逃他不行,他敢临阵脱逃冯京就能立刻把他之前想要实施的农业扶贫补助全废掉。
就这么残忍,一点后路都不给他留。
确定了,官家派冯大人到西北不光因为他会赚钱,还因为他能狠下心压榨下属。
苏机宜将原本属于他的军务全部推给狄大元帅,马上就是五月,他吩咐农人将最新一批的棉花种下后就去忙青苗贷换成扶贫补助的事情。
朝廷重视西北,官家也时刻盯着西北的情况,军务政务送去京城能迅速得到回复,次次都是加急,驿站的车马比战时还要忙碌。
冯京是个能不干活就不干活的转运使,只要把手头的活儿都分给能干活的下属,他就是个优秀的一方主官。
干活没意思,监督下属干活才有意思。
转运司的官员们:……
要不是顶头上司惹不起,他们非得群起而造反不可。
人不能,至少不应该。
世上怎会有如此离谱之人?
偏偏冯大人对工作量掐的特别准,连干活速度都估的大差不差,不会让底下人太累,也不会让他们太轻松,就保持在累不死的状态卷生卷死。
苏机宜和转运司上下含泪干活,一边干一边骂顶头上司丧心病狂。
光明正大的骂。
反正冯大人听见也不会把他们赶回家。
集体忙碌和一个人忙碌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简单来说就是比一个人忙好受很多,每天晚上看着处理完的公务账目都有种自豪感。
青苗贷是贷款,扶贫补助是发钱,只要各级官员不中饱私囊,这个活儿比推行青苗更省心。
奈何指望官员全部清正廉洁根本不可能,有京兆府新成立的六扇门派出探子深入民间打探情报也不行。
财帛动人心,白花花的银子在面前摆着,把持不住想动歪心思的人太多,只能尽量用杀鸡儆猴的法子让他们不敢动小心思。
贪的多的拉出来砍了,其他只要藏的够严实衙门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当看不见。
毕竟转运司衙门也不是全都干净。
看看今年推行下去是什么情况,如果民间反馈不错,其他和陕西情况类似的地方也能这么干。
冯京本来对小年轻的扶贫计划不抱希望,他年纪大阅历深,很清楚人性是什么样。
不是所有的官员都能一心为民,只要一百个官员里有一个心存恶念,政策推行到民间都会变样。
朝廷年年花钱赈灾,真正用到赈灾上的银钱有十分之一都是经手的官员心怀天下不忍百姓忍饥挨饿家破人亡。
用扶贫来取代青苗钱,最后大概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对,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
回。
苏景殊不这么想,他觉得只要一百个官员里有一半能踏踏实实将政策推行下去就能保证绝大部分的百姓获益,剩下那一半不老实的可以重刑威慑,实在威慑不了的就拉出来以儆效尤,这样即便最后官员里依旧有少数不安分的人也没法再对政策造成太大影响。
世上没有尽善尽美的事情,冯大人把要求放低一点就会发现其实西北的情况也还行。
西北基层很大一部分官员都是性子直不善交际被打发到这里来的,只要能狠下心铲除挡在路上的地头蛇,其他就都不是问题。
自信点,往好处想,什么都往最坏的情况想压力太大,他们又不是打仗,实在不行就从头再来,反正后面有官家给他们撑腰。
冯京:……
苏大人,官家知道你是这么想的吗?
年轻就是好啊。
……
天气回暖,在青唐城修整了一整个冬天的商队整装待发。
只要他们动作足够快,今年冬天之前还能再回到青唐城。
莫贺达干往常出门一趟要在老家休息两三年,这次不行,中原那边有大生意等着,只要开局表现的好,接下来不管是丝绸还是茶叶都能谈。
铁器就不强求了,汉商能给多少他们要多少。
不给也没关系,反正只靠丝绸茶叶这些大宗货物就足够赚的盆满钵满。
来自汉地的商队在青唐城待了一冬也都收拾好准备离开。
他们不会走太远,接下来要么去吐蕃控制下的其他城池要么回汉地。
以前还会去西夏境内转一圈,现在西夏境内太危险,赚钱重要命更重要,不能明知山有虎还非要向虎山行。
刘安在开春时和大部分一起离开青唐城,之后在羌人中最强盛的历精城、宗哥城等城池转了一圈,直到盛夏才带着满满当当的货物返回秦州。
被派出去的商队在吐蕃各城不着痕迹的宣扬大宋的招抚政策,再加上大宋沿边各州都铆足了劲儿进行招抚,那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大小部落越来越心动,最后有将近一半都化心动为行动就近找大宋官府表示臣服。
可喜可贺,各衙门官员这么多天的努力没有白费。
结吴叱腊在王韶和智缘大师的连番劝导下放弃了吞并诸羌的想法还率领部众归降大宋,之后王韶率兵在俞龙珂所在的古渭寨驻军,将原本属于俞龙珂的地盘全部掌握在手里。
在王韶的申请下,古渭寨升为通远军,知军由他本人担任。
知军虽然不像知府知州那么重要,好歹也算是一方主官,都当上知军了离当知州还远吗?
官家想提拔王韶的心思很明显,奈何王机宜资历太浅,考中进士后只任过一任主簿便到西北游历,但看资历的话甚至还不如隔壁从来任职从来没任满过的苏机宜。
如果他资历足够,官家不会再派王珪来秦凤路当摆设,直接让他担任秦州知州就行。
府州军监都是路的下一级行政区,但是细
分下来也有不同。
一般来说,曾为都城或者天子藩属的州会升格为府,比如京兆府、应天府,有盐井、矿产的地方会设立监来管理,而军则属于重点战略区域,人口、农业、商业等各个方面都比不上正常的州,主要承担的就是军事功能。
大部分的“军”中都是兵丁比百姓多,辖下有一两个县,县里人口稀少到连中原地区的一个镇子都不如。
不过人数再少也是州一级的行政区,就算地位远不如知州也是正儿八经的一方主官。
让王韶当知州阻力太大,但是他招抚番邦的功劳是实打实的,让他当个知军完全没问题。
当然,不排除古渭寨户数太少朝中文臣连反对的心思都生不出来的可能。
西北绝大部分堡寨都建在群山环绕的谷地里,有些谷地得河流灌溉水土丰美大小部落都想争,有些谷地离河流远取水困难只有弱小的部落居住,还有些更弱的连固定族地都没有,只能东跑西跑夹缝中求生存。
俞龙珂是青唐吐蕃最强大的部落之一,他的族地也是河湟一带难得的沃土。
古渭古渭,顾名思义,就是古时的渭州。
古渭建在渭水旁,从汉到唐中原政权都在那里建城设州,安史之乱后吐蕃趁机夺取河湟,之后直到现在河湟一带依旧在吐蕃部落的控制之下。
大宋从立国到现在都没能完全掌控秦州,从舆图上看秦州是大宋的地盘,实际上自夕阳镇渭水以北都是吐蕃部落的聚居地,近三十个吐蕃部落数十万吐蕃部众生活在那里,夕阳镇渭水以南才是真正属于大宋的地方。
如今的渭州在秦州以东,是古渭州东迁五百里后建立的新城。
那么多年过去,汉唐时的渭州城只剩些许残垣断壁,古渭才建寨二十多年,满打满算只有千余户人家,已经看不出任何繁华州城的痕迹。
唃厮啰在位时专注经营青唐城,吐蕃各大部落也有各自经营的城池,古渭这边没有汉家政权扶持,时间长了自然会衰败。
古渭寨虽小,但是位置却很不一般,不然汉唐也不会持续千年在这里设州建城。
从古渭寨顺游而下一百八十里是伏羌寨,上游六十里处则是渭源。
先前杨文广在秦州西北两百里处筑甘谷城,官家和诸位相公的本意就是以甘谷为战略要冲向西北推进,伏羌寨便是之后所建。
古渭寨由寨升军,渭源等周边大小谷地都划到新成立的通远军中,王韶兼任知军,之后便能放开手脚施展他的招抚计划。
王机宜办事得力升职加官,苏机宜的政绩不像王机宜那么显眼,但也没逊色到哪儿去。
陕西各路今年的账目能那么漂亮,名为经略司机宜实际却干的都是转运司的活儿的苏大人居功甚伟。
既然如此,那就再挑个寨子升一升让苏机宜也兼任个知军。
官家父子扒着舆图好一番研究,琢磨了好几天才挑出个他们俩都觉得非常棒的好地方。
荔原堡外的数千顷屯田
不能和以前一样直接暴露在最前线,正好上次大战后西夏人的活动范围收缩了不少,索性将那些新建和归降的堡寨放到一起管理,也算是一道保护屯田的防线。
??偛??鵒?葶?????傍?襛虵???窘?葶幜??窘?剟幜虞?赑??????j?
?本作者醉酒花间提醒您《北宋给苏轼当弟弟的那些年》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这样,在故洛源县地新筑一座定边城,将周围白豹城、金汤城、东谷寨、绥远寨等大小十几座堡寨都划为新定边城的属城,此处即为定边军。
父子俩一拍即合,将圈出来的地盘送去给两府的相公们看看,只要超过半数的相公们没意见就立刻下诏成立定边军。
定边军知军——永兴军路机宜文字苏景殊。
很幸运,这次反对派文相公再次成为少数人,也再一次被官家无视。
文彦博:……
实在不行的话就让他告老还乡吧。
没意思,真的没意思。
新建定边军的消息传到京兆府,所有人都满脑门问号的看向新任定边军苏知军。
什么情况?苏大人能分身还是怎么着?官家真一个人掰成八瓣儿用啊?
苏景殊也很懵,他知道西北沿边寨改军、县改军、镇改军很常见,渭州北边的镇戎军由高平寨而来,庆州东北的保安军由永康镇而来,只要官家点头两府相公没意见,建军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问题是,之前寨改军、县改军、镇改军那是有现成的寨、县、镇,这城还没建就先把地方圈出来建军是怎么回事?他当一把手之前还得先去监工建个城?
——官家,您觉得这合适吗?
官家远在京城没法回答,近在京兆府的狄元帅和冯大人想了一下,都严肃的表示如此安排很合适。
能者多劳,京兆府这边不管是转运司还是经略司的差事都能另外安排人顶上,是时候让苏大人出去独当一面了。
苏景殊磨牙,什么叫转运司和经略司的差事都能另外安排人顶上,诏书下来之前怎么不这么说?
狄元帅理直气壮,“这些天经略司的活儿本来就是我在帮你干。”
冯大人理不直气也壮,“这些天转运司的活儿是你不放心交给别人才一直由你干。”
苏机宜:!!!
该死,竟然无法反驳。
苏景殊愁眉苦脸的看着划归定边军的地盘,官家和相公们对他真有信心,那么多堡寨有一半以上都是招降的西夏堡寨。
狄青拍拍他的肩膀,“没事,姚兕在荔原堡,回头把他调去定边军常驻。”
“军”可以不屯田可以没有大量定居百姓,但是必须有足够多的驻军,没有驻军还叫什么“军”?
放宽心,就算那边直接和西夏接壤也不会有危险,西军将士不是吃干饭的。
苏景殊点点舆图上的定边军,“我不是担心有危险,而是觉得定边军要是能再往北划一点就好了。”
反正都是要费心进行招抚工作的地盘,再往北圈一圈一点都不过分。
狄元帅的表情瞬间变得一言难尽,“你确定?”
冯京不明所以,探过身子往舆图上瞅一眼,表情很快和狄青如出一辙,“盐州?你在做梦?”
盐州之所以叫盐州,因为那地方盐池众多,西夏最出名的青白盐产自乌池和白池,两个盐池都在盐州。
更何况那地方倚长城、屏朔漠,大宋拿下盐州便相当于直逼西夏腹地贺兰山,可不是简简单单往北划个圈的事情。
小年轻的精神状态太危险,狄青和冯京都不放心,俩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决定多盯着点,绝不让这小子单枪匹马闯盐州。
他有本事靠嘴皮子招降盐州的西夏官员是一回事儿,西夏绝不会放弃盐州又是一回事儿,定边军连个像样的主城都没有,挡不住西夏铁鹞子的马蹄。
苏大人一本正经,“开玩笑,我是那么冒险的人吗?”
只有王韶那种骑射堪比武将的文人才会单枪匹马闯敌营,他这么谨慎的文弱读书人就算想要盐州也绝对不会那么冒险。
狄青:……
冯京:……
呵呵。
新上任的苏知军交接完转运司的活儿后开始在周边各州的帮助下学习筑城,新上任的王知军也开始进行他的下一步计划。
俞龙珂部族所在的古渭寨升为通远军,番僧结吴叱腊的族地在隔壁武胜军。
武胜军比古渭寨大很多,不只有结吴叱腊的部族生活在那里,且那儿离唃厮啰的长孙木征的族地非常近。
等王知军拿下武胜军,下一个被彻底并入大宋版图的就是木征的地盘。
可能大宋的动作太明显,青唐吐蕃那边终于稳不住了。
不等王韶派兵去接收武胜军,木征派兵打了过来。
在木征派兵攻打武胜军的同时,唃厮啰正儿八经的继承人董毡也动了。
结吴叱腊归附大宋,他扶持的傀儡首领自然也跟着归附大宋,董容和西夏的联姻中断,董毡却趁这个时候让他儿子娶了西夏梁太后的女儿和西夏结盟。
武胜军是西夏入洮河要路,之前在吐蕃手上党项能忍,落到宋人手上就是断了他们通往熙河的交通。
一军之失,后患无穷。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虽然董毡前不久才率兵攻入西夏境内劫掠部落焚毁城池差点打到兴庆府,但是不耽误他们发现共同敌人后立刻握手言和共同对敌。
西夏想要武胜军,董毡也想要武胜军,他还不想让木征太出风头,于是两边一拍即合决定都对武胜军出兵。
整个武胜军乱成了一锅粥。
王韶:???
要不你们先打一架?
王子纯是个文臣,虽然在西北待了好几年,也参与了不少军务,但是依旧是个没带过兵的纯文臣。
他“收复河湟招抚羌族孤立西夏”的策略至今依旧有很多人不支持,即便有官家当后盾将不支持他计划的李师中换了,西北各州的主官也都在
冷眼旁观。
他能将武胜军拿到手可以证明官家没有信错人,若是让西夏或者吐蕃其他部族占据武胜军,接下来等着他的就是数不清的弹劾。
第一次带兵打仗说不紧张是假的,还一下子对上三拨兵马,虽然对面三拨兵马看着不太对付,但是保不准就能联合起来对付他。
再然后,那三拨就先打了起来。
理由:说好的共同出兵,西夏军队不守信用先一步进入武胜军地界儿。
王韶:???
你们还真先打一架啊?
既然如此,那他就不客气啦。
敌军自乱阵脚这种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的事情可遇不可求,这要是再没法占上风,那他就真的可以收拾收拾回家种田了。
……
如今已经是大宋殿直蕃巡检并改名包顺的俞龙珂对如今的待遇非常满意,他的选择没有错,跟着汉人混比跟着党项人混有前途多了。
至于青唐吐蕃如今的赞普董毡……
切,狗都不跟他干。
王韶是通远军知军,俞龙珂、现在应该叫他包顺、包顺身为通远军的原住民正好归他管。
身为大宋的殿直蕃巡检,包顺初来乍到正是拿军功表忠心的时候,就算对面是亲兄弟也别想让他手下留情。
没错,木征派来攻打攻打武胜军的瞎药是他亲弟弟。
汉人打仗的规矩他懂,王大人负责指挥他负责打。
经过小半年的相处,包顺非常确定王大人是个靠谱的上司,不用动脑子还能拿军功,世上再没有比这更轻松的活儿了。
——弟,要一起来吗?
包顺家里兄弟几个不亲近但也没多大仇,有待遇好的地方可去不介意拉兄弟一把。
当然,招降之前得先挨顿打。
甭管是挨谁的打,总之得挨上一顿才能讲道理。
或者两顿。
对面是他弟听他的没错,要么他们上去揍一顿要么等那边被党项人揍一顿他们再去揍一顿,揍完之后再过去说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去讲道理的话他有九成的把握将人拿下。
包顺很自信,不过王韶对他没有那么多信心,虽然包顺和对面的瞎药是亲兄弟,但是他怕包顺一开口就会把人推到西夏那边去。
不是他不放心,好吧,他就是不放心。
武胜军这边打了不到两个月,其中一个半月都是吐蕃军队和党项军队互殴汉人军队在旁边看热闹。
三方势力凑到一起总得有两个仇没那么深的能联合到一起,武胜军这边也是这样。
给大部分吐蕃人面前放一个汉人和一个党项人,十个有八个都会选择联合汉人揍党项人。
武胜军是结吴叱腊的地盘,他愿意率部归附宋室不代表要放弃经营了几十年的老地盘。
老和尚本就不服董毡,没有降宋的时候能扶持出董容和董毡打擂台,现在董毡给党项人带路打他的地盘能忍才怪。
吐蕃人和党项人打了一个多月,结吴叱腊看时机差不多立刻请命去收回那些原属于他的地盘,几年不打仗真以为他打不动了咋滴,正好拿这次的战功来找汉人朝廷要官职。
包顺也不甘落后,老和尚去打党项人他去打他弟,两边同时出兵,肯定能把对面两拨兵马都打的抱头鼠窜,王大人留在后方准备劝降就行。
王韶第一次带兵,那么多将士的身家性命掌握在他的手里,和之前单枪匹马去招降还不一样。
招降失败死他一个,打仗时指挥失败他死不了,战场上的将士们却要代他丢掉性命,指挥的时候万万马虎不得。
没想到包顺和结吴叱腊打起来太猛,他麾下的汉军将士都没怎么上场,党项军和董毡、木征的吐蕃军就被包顺和结吴叱腊率领的吐蕃军打的抱头鼠窜。
倒不是说他们这边的兵力比对面多,实在是三伙面和心不和的联军凑在一起破绽太多,想装作看不见都不行。
哦,木征和董毡是面不和心也不和。
由此可见,联合青唐吐蕃灭夏的策略根本不可行,非得把河湟控制在自己手上才能保证西路军完全听指挥。
apaplthrsize1apapgt作者有话要说
王韶(振臂高呼):冲鸭——!
醉酒花间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
:,
:,
希望你也喜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