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古墓里的新娘> 三一八节 刘爷爷的葬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一八节 刘爷爷的葬礼(1 / 2)

刘丽春教授因病没能参加父亲的葬礼,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wwwb不过,她的丈夫带着女儿,陪同刘奶奶回来了。刘奶奶万分伤心,嗓子都哭哑了。

刘爷爷的葬礼而隆重,非乡野村夫之丧可比,不仅花圈摆成长龙,来宾川流不息,而且还郑重地举行了追悼会。温小飞与冷小婉作为重要宾客,受邀参加了这场追悼会。

在追悼会上,除了刘爷爷的至亲,还有几个刘爷爷的生前好友和爱徒,都沉痛表达了自己的哀思,并共同追述刘爷爷光辉的一生。

方爷爷作为刘爷爷生前挚友作了言。他先缅怀自己与刘爷爷深厚的友谊,后来又盛赞刘爷爷德艺双馨,尤其提到了刘爷爷对温小飞的提携与关照,令在座之人都很感动,同时也都好奇温小飞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居然受到刘爷爷这样一位泰斗级画家的高抬。

“温小飞,是一个来自农村的高中生,成绩很差,没考上大学,可是他酷爱画画与书法,与纯正先生偶然相遇,纯正惜其才华,嘱我教之,此事可见纯正之慧眼识才与提携后进,堪为世之楷模。”方爷爷神情凝重,语气慷慨激昂。

温小飞与冷小婉听了,既无比感动,充满敬意,又十分难过,泪水溢满了眼眶。他们坐在一起,相互握着对方的手,都感觉到了彼此内心的澎湃。

方爷爷说完之后,司仪说了几句串词,然后是高教授代表刘爷爷的学生表追思。高教授先是陈述了自己与刘爷爷的师生情谊,感恩先师的谆谆教诲,接着又称赞了刘爷爷在美术上的卓越成就,尤其是在探索动感牡丹红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当然他也万分遗憾地表示,刘爷爷正是在难点攻关时,不幸突脑溢血病故的。这令在座之人无不唏嘘感叹。

而高教授最后也提到了刘爷爷对温小飞的现与帮助,人们于是又因此知道温小飞竟是书画皆长,对温小飞更加好奇了。有的人就用眼的余光搜寻,看看身边有没有一个来自农村的没考上大学的高中生。

温小飞与冷小婉坐在最后一排,完全沉浸在悲痛之中。方爷爷与高教授的话,简直就是催泪瓦斯,让他们的泪水像海水涨潮一样往外涌。为了不影响追悼会,他们都竭力控制着自己,以免哭出声来。但他们的抽泣声,仍引起了身边人的注意。

正当他们在静静聆听之际,司仪轻轻走到他们跟前,小声问温小飞:“请问,您是温小飞先生吗?”

“是,是。”温小飞吃惊地回答,也有些不知所措,不知对方有什么事。

司仪说:“是这样的,逝者的儿子问您是否愿意作一个追思言,如果愿意的话,等高教授结束后你就上去。”

温小飞正在动情之际,所以就毫不犹豫地回答:“愿意,当然愿意。”

“那好,您现在就准备一下,等高教授言结束,您就言。”司仪说完,就回到了主持人的位置。

不一会儿,高教授言结束,司仪便向大家宣布:“各位,刘纯正教授生前最后现的书画才子,同时也是他的忘年交,温小飞先生,今天也来到追悼会现场,他也要借此机会表达自己的哀思,下面有请温小飞先生作追思言。”

于是,温小飞就在众人含泪与好奇的目光中站了起来,并拉起冷小婉,示意她与自己一起去。冷小婉便默默地站了起来,与温小飞手挽着手,并排走上前台。

人们的目光,好奇中瞬间又增添了惊异,惊异于冷小婉的美丽,更惊异于这样美丽的女孩子居然被一个很丑的男人牵着。

当然,现在大家的心情都是沉重的,所以这种惊异只在瞬间,很快就被温小飞的言转移掉。而且,由于已经知道温小飞是刘爷爷爱惜的才子,故而大家又都对温小飞报以温和的目光,仿佛在欣赏刘爷爷最后的一幅杰作。

冷小婉走到刘奶奶跟前,和刘奶奶坐在了一起。温小飞接过司仪递过来的话筒,开始言。在悲痛心情的冲击下,他居然一点儿都不害怕,也不紧张,显得十分从容。

“我叫温小飞,是一个来自农村的高中生,去年年底,我与刘爷爷在火车上偶然相遇,后来由于共同的爱好,我们成为忘年交,今年高考,我因为成绩太差没有考上,刘爷爷知道了,给我找了两个老师,一个是方爷爷,教我书法,一个是高教授,教我美术,我从此走上了专业展的道路。对此,我非常感激刘爷爷,刘爷爷不幸病逝,我无法用语言表达心中的难过,只有郑重地说一声:刘爷爷,您一路走好!”

说到这里,温小飞已是声泪俱下,其情其景,令人无不为之动容。

司仪眼里噙着泪递过一块纸巾来。温小飞接了,擦干眼泪。他努力控制自己的悲伤情绪,又勉强接着说:“刘爷爷曾经和我说过,说他已经攻克了中国画史上的千古之谜动感牡丹红,说他将把研究成果公之于世。我知道,他最近就是在整理研究资料,我也知道,他一定是在这个伟大的探索中忘记了休息,才不幸病的!现在他老人家走了,而他的研究成果,据我的老师高教授讲,未能幸存,这实在令人叹息,令人遗憾,上天对刘爷爷竟是如此不公!”

这一点,在座的宾客都深以为然。是啊,一个人历尽千辛万苦,研究出了世上最伟大的学问,然而就在他即将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世时,却无情地夺走他的生命,这是多么不公平啊,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