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女生耽美>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第一百三十六章 这下,事大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六章 这下,事大了!(1 / 1)




“你不是开玩笑吧?”
“那可是费米子哈伯德模型,是超导机制中描述电子状态的数学模型,你做了简化……”
邱志超有些发懵的接过手稿,他仔细看了几眼,发现确实和费米子哈伯德模型有关,但一些内容根本看不懂,就干脆递了回去。
他深吸一口气,“我信你。你具体说一下,做到什么程度的简化了?”
实际上,邱志超之所以来问一下张硕,一则是因为关系到费米子哈伯特模型,那正是他们的研究。
二则,他感觉事情有些不对劲。
张硕到网络上和人讨论费米子哈伯德模型,还确定的说能够简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针对一个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样明确的发表态度,感觉就有些不对劲,他就过来关心的问一下。
邱志超有点懵,王辉和齐志祥也有点懵。
网络上的情况,反正到现实也是差不多的,对费米子哈伯德模型有了解的学者们,都不认为模型的计算模拟能够得到简化。
那种数学模型实在太复杂了,根本就无法正常的去计算,只能做各种各样各样的分析。
大量的分析方法也无法给出明确的解析。
办公室里也有钟静芬默默的当个旁观者,她是高等研究院的行政副主任,实际上,就是芝麻绿豆的行政人员。
虽然也有个硕士学位,但显然不懂极其专业的内容。
正因为不懂,心里上是完全支持张硕的,她觉得张硕能完成很多研究,发表那么多顶刊论文,显然比其他人的水平更高。
当出现学术争议的时候,谁的水平更高,自然谁说的对。
等邱志超问完的时候,张硕还没有说话,王辉追问了一句,“能用常规计算机做计算模拟了?”
“那做不到。”
张硕立刻摇头,“即便是能够计算简化,计算量还是非常庞大,常规的计算机不可能做到计算模拟。”
“呼”
邱志超长呼了一口气,“那就好,我们的研究还能继续”,他说完继续问道,“到底是什么进展?”
“通过大量计算实现数值法求解,运输量越大,求解的精准度越高。”
邱志超听罢愣了一下,“你再说一遍?”
张硕又重复了一遍。
这下不只是邱志超,就连王辉和齐志祥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王辉忍不住问道,“你知道这代表什么吗?”
张硕还没有说话,王辉就激动的继续道,“费米子哈伯德模型能够数值求解,各类超导机制的研究就能够迎来一系列突破!”
“我在来高院之前,进过一个超导组做数学工作,在对实验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最大的困扰就是数学模型的求解,要用一大堆的手段进行分析,也只能得到一個大概的结果。”
“超导机制的研究中,数值求解模型,就是数据分析最大的问题。”
“如果能够做到数值求解,而且越来越精确,那么各类研究肯定会迎来很多的突破,机制的解释也会更加准确……”
“这真是太了不起了!”
邱志超也跟着点头,“真的很了不起,有好多超导的实验组都关心我们的研究进展,就是希望能够通过量子计算得到更精准的数据。”
“费米子哈伯德模型不一定要做到计算模拟,这只是个大方向,现阶段更需要的是利用量子计算完成固定参数的数值求解!”
他说着郁闷道,“如果能用常规计算手段进行数值求解,我们的研究方向肯定要有变化了。”
实际上,影响比他说的大的多。
以量子计算手段研究费米子哈伯德模型,最终的目标就是实现模型的计算模拟。
这个目标是非常大的,就像是研究核聚变,想要做到核聚变进行常规应用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而研究的阶段性目标就是利用量子计算手段数值求解费米子哈伯德模型,只要能做到这一点,花费几千万、上亿经费也都是值得的。
这主要是因为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数值求解,对于超导机制的研究非常重要,世界范围内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们,经常会召开相关的讨论会。
很多专业学者研究了各种对于模型分析的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做到数值求解。
只要能够进行数值求解,超导机制的研究中就能够计算出电子的状态和位置。
这样一来,很多超导机制的实验,通过分析就能够得出结论。
量子计算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阶段性目标就在于此,而即便是达成了阶段性的目标,因为量子计算方式是对物理现象的模拟,每做一次计算过程都是非常复杂的,都像是进行一个小型实验一样,计算成本非常高昂、需要的时间也很长。
张硕的研究则是利用常规计算手段数值求解费米子哈伯德模型。
在成本和时间消耗上,两种计算方式根本无法进行对比。
当然,量子计算手段完成模型的数值计算,也有量子计算技术发展的意义,但针对费米子哈伯德模型而言,毫无疑问是后者更有价值。
邱志超深吸了一口气,忽然体会到了谭志明的感觉,他还是开口问道,“论文完成了吗?准备投稿什么期刊?”
“《supernductivity》。”张硕说了一个英文期刊名字,随后道,“我最开始考虑投顶级数学期刊,但想想也不太适合。”
“那些物理期刊,不知道审稿需要多久,所以干脆就投国内杂志,《supernductivity》刚好适合。”
邱志超点点头,“《supernductivity》确实还不错,等你投稿了,把论文给我一份。”
“我们需要仔细研究一下,根据内容找找下一步的方向。”
……
几天时间,张硕外行发言的热度已经渐渐消失了。
偶尔还会有自媒体蹭一下热度,但整体上也只是几篇微博消息,带上几十、上百个评论而已。
很多人对话题的印象都是,“张硕外行发言,被更专业的人士否定了。”
这个热点话题中,杨超收获了流量和稳固的人设,黄立波则是收获了名气,好多人都知道了西京科技大学黄立波教授的名字。
很多人渐渐把事情抛在脑后时,英文杂志《超导性》编辑部,接到了一份70多页的论文投稿。
《超导性》编辑部,就在东港工业大学内部。
这份专业性的期刊,是东港工业大学联合科学院物理所与elsevier集团合作出版,专注于超导领域的研究的英文国际期刊。
因为其方向的单一性,还有科学院物理所背书,期刊发展到现在,放在国际上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黎峰,是《超导性》编辑组的常驻编辑。
他拥有物理专业的博士学位,有在超导实验室从事博士后工作的履历,后来放弃了一线研发工作,进入《超导性》编辑组从事专业审稿工作。
黎峰的工作就是审稿,他手下的人员会把非常专业性的论文会发过来,他会作为专业论文的初审编辑。
这又是很普通的一天。
黎峰打开了工作邮箱就看到了发过来的论文,有三篇论文发到了他手里,其中两篇都是几页的小论文,类似的论文内容就是一大堆的介绍,还有实验数据,会让人看的有些头疼。
他扫了两眼以后,就打开了另一篇内容非常多的论文。
70多页!
这个论文页数感觉更令人头疼,黎峰觉得审稿工作,可能需要他一个星期时间。
他正感觉头疼的时候才注意到投稿人的名字——
张硕,研究员教授,苏东大学?
“张硕?”
“不会是重名吧?”
黎峰愣了好半天,又仔细看了下投稿人的信息,才确定就是心里想的那个张硕。
他看了下论文的标题--《费米子哈伯德模型:多重离散分析法》。
“这下,事大了!”
黎峰感叹的说了一句,他也有注意到前一段时间网上的信息,讨论的内容就是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计算简化。
张硕说能简化。
各种相关的专业人士站出来说不能简化,然后张硕的言论被说成是‘外行发言’。
现在张硕竟然针对这个内容进行了投稿,而且还是一篇七十多页的论文,显然是研究有了成果。
黎峰带着感叹扫了几眼论文内容,发现有些内容根本就看不懂,他仔细想想,觉得自己没有资格评审。
这么复杂的数学模型问题,投稿人又是计算数学的顶级专家张硕,还是让专业人士来评审吧。
黎峰马上就联系了超导实验室,并找到了副主任朱志龙教授,“朱教授,有个论文你肯定感兴趣,我保证。”
“和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研究有关,如果论文通过了,模型的计算分析可能就有了一种新方法。”
“但我也不确定,因为我看不懂内容,也不知道具体进展是什么。”
黎峰的说法勾起了朱志龙的兴趣,他马上就去看了论文内容,然后发现自己也看不明白。
这主要是因为,其中有很多复杂的计算数学方法。
朱志龙是从事超导机制研究的教授,研究也会涉及到计算数学的问题,但是牵扯到非常高深的领域就不明白了。
不过,没有关系。
朱志龙马上就去了应用数学所,找到了国内应用数学最顶级的专家之一——袁华院士。
袁华已经六十三岁了,还在一线做应用数学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很了不起的人物。
袁华知道论文的事情,也非常感兴趣,但是,他对于费米子哈伯德模型并没有什么研究。
在看论文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就需要问朱志龙。
两个人就一起做研究。
他们花费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终于看完了两页的开头。
其实论文的难度并不是特别高,差不多也就相当于ns方程的计算模拟,但关键是,论文内容跨越了计算数学、超导物理两个领域,还牵扯了一些理解难度高的数学方法。
朱志龙不懂深奥的计算数学方法。
袁华不懂费米子哈伯德模型,以及相关的粒子物理机制。
两人的知识是能够互补的,但他们配合显然没有那么默契,花费大量的时间也只弄懂了一点儿内容。
袁华翻了下剩余的论文,叹了口气说道,“我又想了想,觉得没有必要再评审了。”
“不审了?”朱志龙也有点泄气,但他没明白袁华的意思。
袁华道,“这个论文是苏东大学张硕教授的研究。张硕是国际公认的计算数学天才,那还审什么?”
“在计算数学领域,谁比张硕更专业呢?我们两个评审,给通过、给不通过,放在论文上有说服力吗?”
朱志龙愣了一下,顿时觉得很有道理。
同行评审,是论文审稿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什么人评审也很重要。
针对最顶级的数学物理研究,菲尔兹得主、诺贝尔得主作为同行评审才会有说服力,国际上知名度低的学者根本就没有任何说服力。
如此重大的研究,他们两个的档次就有些不够了。
即便是两人做评审给了个通过,也根本没什么意义,甚至没有论文的作者‘张硕’有说服力。
那还评审什么呢?直接发表就好了!
……
袁华的说法不止得到了朱志龙的认可,也得到了好几个数学、物理院士的认可。
他们知道了事情以后,都觉得袁华的说的很对。
这种级别的成果面前,必须找国际最顶级的学者才有说服力,最好是国际学术大奖得主。
数学方面还能找到菲尔兹得主,计算数学结合超导领域上,就根本找不到国际顶级学者了。
最少,国内没有。
既然找不到顶级学者做评审,就干脆把论文直接发布就好了。
《超导性》编辑部并没有直接做决定,而是和张硕通过邮件交流,问一下是否需要同行评审。
这就是问张硕对研究有没有信心。
张硕当然非常有信心,论文没有同行评审也根本无所谓,直接下一期发布就好了。
一周后,《超导性》发布新一期内容。
这一期发布的很突然,因为上一期是在一个月之前,《超导性》的定义是月刊,但实际上,间隔几个月发布也正常,主要是针对单方向的研究论文数量不够。
现在突然发布了新一期,而且一期才只有三篇论文,就让人感觉很突然了。
当看到第一篇论文以后,相关领域的学者们也知道原因了。
“《费米子哈伯德模型:多重离散分析法》?”
“作者是苏东大学张硕教授?”
很多人见到论文标题和作者的反应和编辑部的黎峰同出一辙,“这下,事大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