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女生耽美>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第1014章 乌蒙行僧白族立,滇地故事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14章 乌蒙行僧白族立,滇地故事赞(1 / 1)




大夏平宁元年二月六日
大夏滇黔南路曲州乌蒙部。
与大夏内地路州下为县乡不同,滇黔地区路州之下,多为部,乌蒙部就是曲州下辖的一个白族部落。
这个白族部落佛教文化盛行,随处可见的佛门用品。
只见一位僧人来到部落,带来了昆城大胜的消息,乌蒙部举族欢腾。
部落主甚是提出了不日要随着僧人一同前往昆城,揭拜昆城之主、大黑法王、黔王冕下,重新归于昆城。
来自昆城的僧人听罢,喜笑颜开,直言称“善”,并开始为部落民众开始讲经。
经过一场不大的部落法会后,僧人离开了这里,并带走了一名孩童,收为自己的僧童,带往昆城学经,将来必定成为一名僧人。
在场的部民并没有感觉什么不对,反而对被带走孩子的那家人羡慕道:
“被佛爷带走学经,你家要发哩!”
那家人高兴得嘴角咧到了耳根处,直言“运气”。
就连乌蒙部的部主都和颜悦色的请那家人来官寨赴宴。
在滇地,因为唐初白氏大开发,迁徙数万白氏族人营造滇地,百余年来,他们为了更好在当地生存,因地制宜,主动接纳当地的一些习俗和观念。
在当地蛮部眼中,并没有很强的氏族、家族观念,他们理解不了一个遍及天下,族人百余万的大家族是什么概念。
于是生根滇地的白氏族人们,渐渐的对外以白族人自称。
上有中原王朝的支持,又有黔国公府的领头,经过上百年的发展,白族人与当地各蛮族部落互相通婚,逐渐成为当地的第一大氏族。
白族人以滇池、洱海为中心,逐渐向外发展。
滇地也在黔国公府的谋划下,由原本的六诏联盟,变为南诏独大,最终形成诸部共存,公府独尊的格局。
依靠大唐的权威,以黔国公为首的黔南军不断压缩南边骠国的地盘,占据了大半个滇缅地区。
但好景不长,大唐轰然倒塌,黔国公府与中原的联系开始削弱,得到的资源也越来越少。
公府愈来愈难以支撑,以至于原黔南军下长和军兵马使郑买嗣叛乱,占据原骠国北部,自立为皇,成立‘大长和国’。
随着时间推移,黔南军粮食开始告急,军械无法新增。
反观郑买嗣,凭借与东南亚诸国以及天竺国的关系,得到了大量的支持,逐渐在与黔南军的争斗中占据上风。
时值朱温篡唐,王建据巴蜀,彻底断绝了黔南军与中原的联系。
郑买嗣因此占据黔南军要地永昌州,甚至跨过澜沧江,攻破洱海粮仓-河东州。
失去了河东州,黔南军愈加难以独持,以至于大量原属黔国公府麾下的部落投奔大长和国,其中不乏昆州北部白族部落。
好在昆州乃公府进行营造的坚城,大长和久攻不下,只能撤退河东州,并在此建立了羊苴咩城,作为自己的都城。
大长和国随即与黔南军陷入对峙阶段,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不过公府的情况每况愈下。
每年都有投奔大长和国的部落、将领出现。
雪上加霜,老国公病逝,无子,黔南军陷入群龙无首状态,险些被大长和趁机攻破。
好在白氏西南宗宗主、黔南军政司白元文站了出来,力挽狂澜,并提出从中原迎一位宗子前来滇地继承国公之位。
最终白奕之子白昱被选中,跋山涉水,终于来到昆州,临危受命,继任黔国公、黔南军节度使的官爵。
在白昱的掌控下,黔南军终于稳定了战线,并开始巩固自身。
恰逢东南亚佛教文化盛行,就连黔南军治下不少军民也都信奉了本土化的佛教阿吒力教。
阿吒力教是吐蕃佛教与中原佛教、天竺佛教三家融合的产物,是由印度高僧赞陀崛多直接到云南传播的,属于密宗,信奉大黑天神-摩诃迦罗。
为了稳定地方,白昱邀请洱海附近崇圣寺高僧施童陀来昆城为自己讲法。
随后在与施童陀的沟通下,白昱决定扶持阿吒力教,以稳定治下统治。
随即让施童陀为自己‘灌顶’,并在昆城布施一座寺院,赐名‘天龙寺’。
又尊施童陀为‘赞陀’,结合吐蕃佛教,引入轮回转世概念。
尊施童陀为‘第二世赞陀’,并派自己的三个儿子白旺、白明、白时拜施童陀为本尊上师,受沙弥戒。
施童陀为三位公子赐法号:白旺为阿旺陀、白明为乌明陀、白时为多时陀。
虽然自己的三位儿子都受了戒,但依照阿吒力教的教法,僧人是可以有家室的,所以并不用担心自己绝后。
随着白昱开始宣扬阿吒力教,整个黔国公府治下掀起一股崇佛风气,原本摇摇欲坠的公府统治开始出现稳固。
不断有天龙寺僧人行走四方,传教之余,开始消弭部落的戾气。
不久后,见时机成熟,白昱亲自下场,往天龙寺受戒,宣称自己要皈依。
最终施童陀代祖师赞陀崛多收徒,为白昱剃度,并赐法号施昱陀。
接着,施童陀带领天龙寺全体僧人往公府,尊白昱为阿吒力教的‘护法王’。
时间流逝,大长和国已经建国二十余年,因为占据了洱海的富庶,国内开始出现了变动。
大长和国权臣、天兴军节度使赵善政发动政变,诛杀郑氏全族,自立为帝,立国“大天兴国”。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赵善政的亲信杨干贞又杀死自己的旧主,建立了“大义宁国”。
天地好轮回,杨干贞的皇帝也只干了一年不到,便被自己的弟弟杨诏废黜。
而篡夺了哥哥杨干贞的帝位后,因忌惮通海节度使段思平的军功和威望,遂派人追杀他。
段思平被迫逃到了巴甸一带,得到了同为白族人的黑爨部、董部、高部等三十七部的支持。
次年,段思平打出减半粮税、宽徭三年的旗号,召集数万奴隶和农民发动起义讨伐杨诏。
经过数年的艰苦征战,终于于后唐同光元年,也就是后梁灭亡,大夏建国的那一年,攻破大义宁国都城太和城。
杨诏兵败自杀,存在仅八年的大义宁国就此灭亡。
段思平在部下和百姓的拥戴下建国称帝、定国号为“大理”,定都原大长和国都羊苴咩城,并改名大理城。
段思平称帝建国励精图治,使大理国的生产和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而且仿效白昱尊佛,将大理城外的崇圣寺定为国寺,又几乎每一年内都要修建寺庙。
被崇圣寺首座尊为‘大明护法王’,与昆城天龙寺分庭抗礼。
滇地由是出现了阿吒力教的两大派别,即大黑派、大明派。
就在段思平称帝的同年,久不闻中原雅言的白昱,见到了前来册封他为“黔王”的大夏国使者。
白昱激动不已,连忙将黔国的情况详尽的写在信上,并派人与敕封使者一同归国,请求得到哥哥白涧的帮助。
第二年,大夏使者再至,并带来了一名理学大儒与佛门高僧,又奉大夏皇帝之命,敕封白昱为‘大黑法王’。
承认施童陀的‘赞陀活佛’身份,并赐予金册金印。
认定施童陀为高僧赞陀崛多的转世,赞陀崛多为‘赞陀一世’,施童陀为‘赞陀二世’。
有了中原王朝的背书,加之赞陀二世的出现,阿吒力教大黑派发展的更加迅速。
以至于原属于大明派的大理国南部,乃至东南亚诸国、天竺境内,也开始出现天龙寺的行脚僧。
人们都知道,昆城出了个赞陀二世,是高僧赞陀崛多的转世。
越来越多的僧人来到天龙寺,揭拜施童陀。
天龙寺香火愈加鼎盛,开始压过崇圣寺,毕竟他们没有在世活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