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女生耽美>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第723章 括地志大唐风华,跛足太子储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23章 括地志大唐风华,跛足太子储位(1 / 1)




贞观十六年
由魏王李泰主编的《括地志》完稿,全书五百五十五卷,包括正文五百五十卷、序略五卷。
该书以州为单位,分述大唐各县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
此书不仅尽数天下各州县的当地情形,更是中央对全国政区进行改革的重要依据。
有了此书的帮助,很快唐廷便将全国划分为十个监察道,三百五十八个州,一千五百五十一个县,其中内含四十一个军事都督区。
如此宏大的图书,当为国宝,不亚于当初晋末时期,由白氏白裕主编,白国医师府主力,天下医师群献群策编撰的《疫书》。
更难能可贵的是,此书是皇子所编撰,这让李世民如获至宝,不仅将这部著作收藏进了皇家的藏书阁中,还接二连三地大肆赏赐李泰。
先是赐“物万段”,紧接着又每月赏赐大量的财物,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太子的规格。
喜到深处,干脆下诏取消了魏王出用库物的限制,让他顺便在宝库里挑。
李泰上表推辞,李世民却说:“尔乃吾家麒麟子,府库中的都是家里的东西,为国做出如此贡献,怎么赏赐都不为过。”
但对待李泰如此厚爱,惹得太子李承乾不虞,他在李泰身上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李承乾乃李世民嫡长子,丰姿岐嶷,仁孝纯深,但因为一次意外,只是落下足疾,至此性情大变,认为自己这样会失去太子之位。
长孙皇后在世时,有皇后调和,皇帝和太子之间的关系尚好,然自从皇后去世,父子俩的关系就一日不如一日。
不过就算李承乾再怎么胡闹,李世民始终没有动过废储的念头。
甚至先后挑选了十余位老臣、名臣出任东宫辅臣,如于志宁、李百药、白宸、杜正伦、孔颖达、张玄素、房玄龄、魏征、白定等。
又令刘洎、岑文本与马周递日往东宫,与太子承乾谈论。
去年李世民驾幸洛阳,命李承乾监国,尚书右仆射高士廉摄太子少师。
不久又命三品以上的嫡子皆出仕东宫,可见对李承乾不可谓不厚爱。
东宫,一处大殿,李承乾正在发着脾气,数本奏书被他狠狠的掷在地上。
“于志宁、张玄素、孔颖达,啊,他们真是好样的,如今魏王逼迫甚急,他们不思为孤冥思对策,反倒来指责孤的一些细微的不妥之处,他们到底是我东宫之臣,还是魏王府的臣属?”
“殿下,不能如此看待于詹事等,他们虽然话说的难听,但都是为了太子殿下好。就连陛下对他们都是礼遇有加,如果殿下今天的话传出去,恐被陛下责怪。”
说话的人,是魏徵的儿子魏叔玉,现担任东宫詹事主簿一职。
听见魏叔玉的话,李承乾的脸色涨红,显然气到了极点,当即愤而起身,指着他大声道:
“滚,给孤滚出去,你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和于志宁他们都是一丘之貉,给孤滚。”
谁知魏叔玉不及没有害怕,反而站起身不卑不亢道:“臣这是为殿下考虑,还请殿下多加思索。”
说完,施了一个礼,缓缓退下。
本来就生气的李承乾气到了极点,一脚将身前的几案踹翻,桌上的瓜果酒水洒了一地。
因为心情郁闷,所以这次宴会他叫来的几乎都是年轻一辈,本是为了抒发心中的苦闷。
谁知如今大唐官场谏诤成风,说起来就是从魏徵开始,因此其子有样学样,认为直言劝君,才是忠臣。
他们也没有想过,不是所有人都是李世民,这种直言不讳,毫不顾忌他人脸面的谏言,究竟适不适合李承乾这种性格的人。
乱发了一通脾气的李承乾慢慢冷静了下来,看着在场的东宫臣属,冷脸道:“若是以谏臣为目标的,都可以走了,之后孤不想再看到任何顶撞孤的言语。”
话落,场中又起身几个青年官员,躬身道:“殿下不分忠贞之言,非明君之象,望殿下好自为之。”
说完,都挥洒衣袖而去。
等到再也没有人起身,看着场中空了近乎一半的位置,李承乾突然感觉到害怕,瘫坐在位置上喃喃自语道:
“难道如今的大唐,谏诤如风到了这样的地步吗?”
他不是政治小白,相反,他对朝政的认识有自己的看法,不然李世民也不会将朝政放心的交给他。
他讨厌谏臣,不仅是从小那些谏臣动不动就当着他的面批评他的一些行为,让他当众下不来台。
知道这对于一个刚满十八的孩子伤害有多大吗?
而且,他认为如今大唐的谏臣太多了,只是抨击朝政,指责皇帝,却对国家没有丝毫的建树。
在他的世界里,官员都应该如同已故的老师李纲、白定那种,行事如君子,温文尔雅,就算是看到不对的,也应该用别人能够接受的语言,去劝勉。
但那段快乐的时光一去不返,自从李纲、白定先后去世,母后也撒手人寰,他的身边尽是一些于志宁、张玄素、孔颖达样子的大臣。
他们无物不谏,更是无时无刻不谏,甚至以谏诤为乐,语言之激烈,让李承乾无法承受。
其中孔颖达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当初李承乾的乳母遂安夫人劝说过孔颖达,认为太子年龄既长,不宜总是当着面痛加批评指责。
但孔颖达却表示我这样做“死无所恨”,完全没有考虑到对李承乾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怎样的创伤。
特别是自从李承乾从马上掉下来,有了足疾,走路一瘸一拐,这在大唐这种当官都要看脸的时代,让他尤为敏感。
好在他的身边不全是于、张、孔这种谏臣,还有白宸、李百药、杜正伦、房玄龄这种儒臣,稍微温暖了他受伤的心灵。
虽然杜正伦因为向李承乾泄露了李世民交代他规劝太子的话,被贬谷州刺史。
但随着新生代的到来,李承乾终于不再是一个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