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女生耽美>黄山云隐录> 第九十七章 王氏同日封五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七章 王氏同日封五侯(1 / 1)

汉成帝建始三年的深秋,关中大地被连绵不绝的秋雨浸透了四十余个日夜,

  郡国间大雨滂沱的消息如同急流般涌向未央宫的深邃殿堂。

  山峦间,积水汇聚成河,汹涌澎湃地冲出山谷,化作一场肆虐的水灾,无情地吞噬了四千多条无辜的生命。

  长安这座雄踞于高地之上的古都,也即将面对水患的侵扰。

  就在这风雨飘摇、人心惶惶之际,宫中发生了一件令人毛骨悚然的怪事。

  隶属少府、专门负责禁苑管理的“钩盾署”,竟然在一个不经意的角落,发现了一个陌生的小女孩!

  她的出现,如同幽灵一般,让宫中的君臣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和不安。

  因为,在宫禁之中突然出现童女,历来被视为极为不祥的征兆。

  据说,在周幽王时期,也曾有红衣童女突然出现,

  她们唱着“檿弧箕服,实亡周国”的歌谣,意味着“卖桑木弓、背箕草箭袋的人,将灭亡周国”。

  不久之后,西周果然走向了灭亡。

  而今,汉宫里发现的这个小女孩,年仅九岁,来自渭河边的一个普通民家。

  却偏偏名叫“陈持弓”,名字中赫然带有一个“弓”字!

  这仿佛是一种神秘的预示,让人不寒而栗。

  更何况,一个弱小的童女,竟然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穿越重重守卫,出现在未央宫的深处,这更是让人感到恐惧。

  与此同时,城内又传出了更加惊人的谣言:

  洪水即将淹没长安!老百姓们惊慌失措,四散奔逃,造成了严重的踩踏事故,城中一片混乱。

  汉成帝接到禀报后,立即赶到未央宫前殿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此时,洪水尚未抵达长安,但出于谨慎考虑,王凤建议皇太后、皇帝及后宫们先坐到船上避难,普通官民则到城墙上躲水。

  这个建议得到了群臣的纷纷赞同。

  然而,就在这时,一位老臣缓缓站起身来,声音沉稳而有力:

  “自古以来,即使是无道之国,也未曾听说过大水能够漫过城墙的。

  如今我们天下太平,怎么可能在一天之内就突然发洪水了呢?

  这一定是谣言,如果让官民都上城墙避难,反而会制造更大的混乱。”

  这位老臣就是左将军、乐昌侯王商。

  其出身显赫,是汉宣帝母亲王翁须弟弟的儿子,与汉宣帝是表兄弟关系,更是汉元帝的表叔。

  论辈分,汉成帝应该称呼他为“表叔祖父”,对他一向尊重有加。

  还曾与史丹共同力保太子即位,对汉成帝有着深厚的恩情。

  汉成帝听完王商的话后,觉得很有道理,便没有采纳王凤的意见。

  过了一段时间后,洪水始终未见踪影,城中也渐渐安定了下来。

  经过查证,果然证实了那是一场谣言。

  汉成帝非常高兴,对王商的持重和明智大加赞赏。

  然而,这场风波并未就此平息。

  王凤的威望因为这次决策失误而受到了严重损害,让王凤深刻感受到了自己权力的边界和局限。

  这年冬天,外朝首领、乐安侯、丞相匡衡因为利用地图不精确私自扩大封邑而被免为庶人。

  这位以“凿壁借光”勤奋好学而留名青史的匡衡,最终却因为这样的缘故被免职,实属讽刺。

  立春后,乐昌侯王商凭借着自己德高望重的地位,被拜为丞相,权倾朝野。

  王商以外戚的身份担任三公之职,一时间权势熏天。

  期间与王凤的关系也愈发微妙。

  王凤不愿得罪丞相,但王商却并未把他放在眼里。

  当琅邪郡连续发生自然灾害时,王商按照惯例派部属去纠察琅邪太守的责任。

  然而,琅邪太守杨肜恰好是王凤的亲家。

  王凤觉得自己好歹也是大司马大将军,便去找王商求情,

  “灾异这种事,非人力所能避免,杨肜为官向来谨慎,能不能放过他?”

  然而,王商却毫不留情地上奏申请罢免杨肜。

  这个申请最终被汉成帝压下,因为他深知杨肜与王凤的关系。





  这件事情虽然表面上过去了,但王凤却从中深刻体会到了权力的此消彼长。

  再次意识到,要保护自己就必须扩大权力、拓展权力的边界。

  于是他开始私下安排人调查王商。

  一年后,几位弟弟在王政君的影响下,成功在同一天内,全部封为侯爵。

  按年龄排序,分别是:平阿侯王谭、成都侯王商、红阳侯王立、曲阳侯王根、高平侯王逢时。

  除了叔叔家的堂弟王音,尚未封侯。

  这五人被人们并称为“王氏五侯”。

  不仅如此,他们子弟辈也纷纷被任命为卿大夫、侍中、诸曹等重要职位。

  分据朝廷的各个关键部门,权势之大,几乎可以遮天蔽日。

  而此时的王莽在勤学苦读中,逐渐长成了一个18岁的翩翩少年郎。

  尽管他的叔伯兄弟们享尽了荣华富贵,但这些还是和他没有太大关系。

  谁让他爹死的早呢……

  这些年来,奔走于世间,耳闻目睹,对生活的艰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并根据当地风俗,为自己取字为“巨君”体现其个人的志向。

  这天,王凤派去的人成功发现了王商私生活混乱的证据。

  王凤借此大做文章,将此事捅到了汉成帝那里。

  然而,汉成帝却并未因此而对王商产生太大不满。

  他觉得私生活是私生活,不足以作为大臣不称职的依据。

  但王凤却据理力争,最终迫使汉成帝允许司隶去查丞相。

  恰在此时,天空出现了一次日食,天色骤暗,形势骤然紧张。

  王商敏锐地察觉到王凤正暗中对自己发起攻击,一时之间,危险的气息弥漫开来。

  回想起往日,王政君曾有意将他的女儿纳入后宫,许配给汉成帝为妃。

  然而,那时他对此并无兴趣,加之女儿身患疾病,便婉言谢绝了这一殊荣。

  如今,面对王凤的步步紧逼,他心中悔恨不已。

  倘若当初能够应允,有女儿在宫中作为后援,何至于像现在这般势单力薄、孤立无援?

  为了扭转局势,王商开始四处打听,得知汉成帝正对李婕妤宠爱有加。

  于是,他立即找到李婕妤的家人,希望能够借助她的力量,将女儿再次送进宫中。

  此时,一个名叫张匡的太中大夫,也嗅到了高层权力斗争的硝烟。

  他狡猾地想要从中渔利,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好处。

  当看到丞相王商被查,又恰逢日食这一不祥之兆,张匡觉得时机已到。

  立即上书控告王商,言辞激烈,极尽诬陷之能事。

  汉成帝见状,便派遣史丹去听取张匡的意见。

  张匡抓住这个机会,大肆诋毁王商,将他描绘成一个作威作福、恶贯满盈之人。

  “日食的出现,正是因为王商在朝廷中作恶多端。

  不仅私生活混乱不堪,而且先拒绝皇太后的好意,后又托李婕妤送女儿进宫,心机之险恶,可见一斑。

  然而,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些所谓的“罪状”,其实都是张匡为了陷害王商而故意捏造的。

  张匡的这种做法,无疑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一个小人的嘴脸。

  汉成帝并非真傻,他了解王商的为人,也能鉴识出张匡的险恶用心。

  因此,下制书表示不会治理王商的罪。

  张匡见状,便不敢再说什么。

  但王凤却并未善罢甘休,反复要求汉成帝对这件事有个交代。

  最终,在王凤的坚持下,汉成帝免去了王商的丞相职务。

  虽然心中很不痛快,但也没有给王商治罪。

  王商在免相三日之后,因郁结难舒,吐血而亡。

  朝廷给了他一个“戾”的恶谥,以示惩戒。

  而他的亲族中,凡是有侍中、中常侍等加官能够出入禁省、宿卫皇帝的人,也全部被撵到外朝当吏员。

  王商的儿子虽然袭爵乐昌侯,但这支源于汉宣帝母族、一度势力强大的外戚家族,就此走向了没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