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女生耽美>黄山云隐录> 第八十九章 王政君的忧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九章 王政君的忧虑(1 / 1)

追出门外,王莽只见方逸悠然站立于院子中央,莫名微笑,目光温和的落在他身上。

  王莽快步上前,恭敬地拱手行礼:

  “方先生,感谢您为家母诊治。”

  说罢,他伸手从怀中掏出一串五铢钱,双手恭敬地递到方逸面前,

  “方先生,这是今日的出诊费,虽数目不多,但已是我目前所能拿出的全部……”

  然而,方逸并未伸手接过,只是保持着那抹淡笑,静静地注视着他。

  这让小王莽心中不禁一紧,暗自嘀咕:

  “此人为何如此看着我?

  莫非他是那种传说中的道士,看上了我的根骨,想要收我为徒,将我带去修道吧?”

  小王莽越想越觉得这种可能性极大,“否则,怎会无缘无故地帮助我,还不收钱?

  天下哪有这等好事……

  我竟然还稀里糊涂地将他带到了家里。”

  想到这里,他脚步不由自主地往后挪动。

  就在这时,方逸突然开口,一句话让小王莽瞬间呆立当场:

  “你不是这个世界之人吧?”

  方逸的笑容依旧,但话语却如此突兀。

  王莽只觉得脑海中轰然一声,一片空白,万万没想到会从另一个人口中听到这句话。

  方逸见他稚嫩的小脸上满是震惊,心中更加确信自己的猜测无误。

  小王莽猛地退后几步,不可思议地盯着方逸,

  “你怎么知道的?”

  随即意识到自己的失言,连忙捂住嘴巴。

  方逸看他那警惕的模样,不禁觉得有些好笑,打趣道:

  “怕什么?我又不会吃了你。

  是你自己之前说过,来到这个世界,要好好活下去。”

  小王莽再次感到震惊,他从未在有人在场的情况下低语,对方究竟是如何听到的?

  难道他真的是神仙中人?

  王莽忍不住再次开口质问:

  “你究竟是谁?为何要捉弄于我?”

  方逸也不再故弄玄虚,淡笑道:

  “因为我和你一样,也不是这个世界之人。”

  小王莽瞪大眼睛,刚想继续追问,却突然眼珠一转,对着方逸道:“你等我一会。”

  转身走进屋内,对母亲喊道:

  “娘!方先生要离去了,我去送送他。”

  屋内传出母亲的回应,显然对小王莽外出并未有什么不放心的。

  院内,方逸看着小王莽的举动,心中暗自思量:

  “这小子心思很重啊。”

  不一会儿,小王莽走了回来,冲着方逸一拱手,

  “方先生,我们找个僻静的地方详谈吧,我不希望母亲知道这些事情。”

  方逸颇有深意地点了点头,由王莽带路,两人便一同出了院子

  月色如水,巍峨的宫城深处,一盏孤灯在静谧中轻轻摇曳,投射出一个孤寂的身影。

  刚迈过二十八岁门槛的王政君,纵使妆容精致,身着华服,也难以遮掩面相中的那份平凡。

  这既是她无法更改的命运,也是皇帝日渐对她冷淡的缘由。

  但她并未沉溺于这无法逆转的现实,在这深宫的漩涡中,过度的自怜只会让自己越陷越深。

  尽管汉元帝一得空闲,便会奔向傅仙音的寝宫,或是品酒赏舞,或是与她缠绵悱恻,尽情享乐。

  王政君身为皇后,对此只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她的容忍一方面是实属无奈。

  另一方面是,希望寄托在未来太子刘骜身上,那是她在深宫中的唯一支柱。

  可是就在方才,一件突如其来的消息如同惊雷一般,让她心中充满了无尽恐慌。





  若非兄长王凤身居卫尉、侍中之职,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这些事情,她或许还被蒙在鼓里,一无所知。

  就在刚才,汉元帝在大殿内设宴款待群臣,歌舞升平,乐声悠扬。

  群妃们穿着华丽的衣裳,翩翩起舞,如同仙子降临人间。

  汉元帝看到兴起,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走下高高的丹墀,来到大殿中央那排列整齐的十余面鼓前。

  他拿起鼓槌,有节奏地敲击起来,仿佛要将内心的喜悦与豪情都倾注在这鼓声之中。

  两旁的乐师见状,立刻吹响胡笳,与鼓声交织成一首激昂雄壮的曲子。

  乐声慷慨激昂,如同万马奔腾,仿佛有千军万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震撼人心。

  最后一声弦音如裂帛的巨响,乐曲戛然而止,大殿上下顿时爆发出一片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汉元帝轻轻拭去额头上的细汗,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高声道:“真是过瘾,太过瘾了!若不亲眼目睹帝都的壮阔,怎能知晓天子的尊贵。

  若不亲身感受杀伐之乐,又如何能保卫这大好河山?

  朕虽身患疾病,时常感到身体不适,但在礼乐教化方面,却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说完,他目光掠过侍立在御座旁的太子刘骜,见他神情呆滞,若有所思。

  便招手示意他过来,“你每日在书房苦读圣人之书,应当明白圣人以礼乐治理国家的良苦用心。

  来,你试着模仿朕,演奏一番击鼙鼓!”

  然而,对于方才的击鼓奏乐,刘骜却并未放在心上。

  目光一直游离在几个妃嫔的容颜与身姿之间,此刻仍未完全回过神来。

  稀里糊涂地应了一声:

  “儿臣不敢,儿臣只是……只是多看了她们几眼。

  儿臣知错了。”

  听到他这驴唇不对马嘴的回答,众妃嫔与太监们忍不住捂嘴偷笑。

  汉元帝顿时火冒三丈,将鼓槌狠狠地摔在地上,发出一阵叮叮当当的乱响。

  “你每天读的究竟是什么贤书?

  到头来武不精、文不就,连最基本的非礼勿视都不懂!

  你……你,唉,真是可惜了朕,治国安邦竟然后继无人!”

  由于长期疏远王政君,汉元帝对刘骜本就横竖看不惯,只是碍于祖宗规矩才未废他的太子之位。

  如今当众出丑,汉元帝涨红了脸,不分青红皂白地信口乱嚷。

  就在这时,一个细微的声音在身旁响起:

  “父皇息怒,儿臣愿意献丑,以博父皇一笑!”

  汉元帝扭头一看,原来是刘康。

  刘康拾起鼓槌,先轻敲几下正中的大鼓,找准了节奏,然后右手一挥,示意乐师们开始演奏。

  笙管胡笳齐鸣,伴奏声中,刘康挺身挪步,一板一眼地击鼓成曲,仍是那首激昂的曲子。

  虽然他力道稍小,但气势却磅礴澎湃,斗志不减。

  四周顿时响起了一片叫好称赞之声。

  刘骜跪在旁边,孤零零地更显尴尬。

  一曲终了,刘康红扑扑的小脸上满是汗珠,跪拜在阶前禀奏:

  “儿臣班门弄斧,如有不敬之处,望父皇恕罪!”

  汉元帝刚在御座上坐稳,又立刻站了起来。

  招手示意刘康近前,用袖子替他擦去汗水,脸上满是惊喜与和气:

  “好,好!康儿聪慧过人,又勤奋上进,朕甚是欣慰。

  看来,我大汉江山并非后继乏人。

  这下朕放心了,从今往后,你就侍立在朕的旁侧,多学习些治国安邦的见识。”

  众人见皇上转怒为喜,纷纷附和着夸赞刘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