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 第38章 李世民前半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章 李世民前半生(1 / 1)




《【李世民前半生混剪】从太原公子到盛世太宗,一路璀璨的天纵少年》
没有给万朝众人太多的讨论时间,很快天幕就又开始播放下一个视频。
像是因为前一个视频里提到了唐太宗,这一条的标题,竟明晃晃的写着李世民的前半生。
【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
【李世民出生于李家别馆,时任隋朝官员李渊的第二子。】
隋文帝杨坚看的极为认真。
此前,他就知晓了取代了他们大隋的是唐,所以,早就将最大的嫌疑人李渊给召到了京师软禁起来。
而天幕上又提到李世民,而且庙号是太宗,姓李,杨坚已经基本确定,后世建立了这个大唐的,就是唐国公李渊或者他的后人了。
而如今,这李世民竟然是李渊的二子。
可想而知,唐朝距离他的大隋究竟有多么近。
“隋炀帝……”
“政失,群雄讨伐……”
杨坚叹了口气,尽管天幕到目前为止,出现的关于他大隋的事情不多,但是,仅仅是这么一个庙号,还有那《百代成史》中所唱的短短几句,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可是,他为了继承自己皇位的后代能够贤明,可是将太子杨勇给废了的。
杨广……
他明明考校过杨广,他这个次子,天资聪敏,文采出众,不贪图歌舞女色,还十分的仁孝。
如此之君,不说日后成为什么样的明君圣主,但至少做个守业之君,守住他留下的基业,想来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怎么会获得一个炀的谥号。
还让天幕如此评价呢?
唯一的可能,就是他骗了自己!
他所做的一切伪装都是为了皇位!
这种事情不难理解。
而只要一意识到这一点,而不是深陷杨广给他编织的完美的儿子这种谎言的陷阱中,杨坚很快就可以发现,过去杨广在自己面前表现出的种种,其中的一些漏洞。
【仁寿三年·公元603年】
【据《新唐书·本纪第二·太宗》载】
【(李世民)方四岁,有书生谒高祖曰:“公在相法,贵人也,然必有贵子。”】
【及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几冠,必能济世安民。”,乃采其语,名之曰世民。】
李世民看着天幕上的文字叙述的画面,脸上露出了回忆之色。
这些事,他听自己父皇说过。
而她身旁的长孙皇后观音婢,看的比李世民还要认真,像是整个人都投入到了进去。
贞观的群臣们也都不言不语的,仔细看着天幕。
由于上一条天幕的赞誉,许多不清楚唐朝这个朝代的皇帝、官员、大臣们也都对这个描述着唐太宗的前半生的视频,加大了几分重视。
大汉。
“龙凤之姿,天日之表。”
老头子刘邦挑了挑眉,注意到了这个听起来都快吹破天的评价,很难不怀疑,这不是后来编造的。
就像他的斩白蛇起义一样,充满了‘戏剧性’。
“大唐太宗李世民,后世对其评价颇高啊。”
“也不知道后世是如何评价朕的。”
有些羡慕天幕专门出这么一个视频来讲述李世民的故事。
【大业十一年·十六岁】
【从军雁门,献策救隋炀帝于突厥之围,初露锋芒】
【大业十二年·十七岁】
【随父亲大破魏刀儿起义军,平定山西反隋叛乱】
杨坚看的那叫一个眉头紧锁。
怎么要么是给这位隋炀帝解围,要么就是为大隋平定叛乱。
要不是知道隋朝之后就是唐朝,他差点就以为,这李世民是他大隋的忠臣了。
【大业十三年·十八岁】
【太原起兵,统帅右三军,击败隋将宋老生,直取长安】
“果然……”
杨坚闭上了眼睛,似乎对于天幕所描述的这件大事记,已经丝毫不意外。
【武德元年·十九岁】
【李渊改国号为唐朝,建元武德,封李世民为尚书令,左右武侯大将军,进封亲王,加授雍州牧】
【武德元年·十九岁】
【于浅水原大破十余万敌军,逼薛仁杲,平定陇西】
【武德二年·二十岁】
【率兵趋龙门关,履冰渡过黄河,与宋金刚大军相峙】
【武德三年·二十一岁】
【剿灭宋金刚,刘武周势,收复山西失地,巩固河东地区】
【率军讨伐王世充,连下各城,围困王世充于孤城洛阳】
【武德四年·二十二岁】
【虎牢关之战以少胜多,击溃窦建德十余万大军】
【押解窦建德至洛阳城下,逼降王世充,统一北方】
【武德四年·二十二岁】
【创封“天策上将”,许自置官属】
大隋。
杨坚看着恭敬的站在一旁低着头,连天幕都不敢看的李渊。
“唐国公,说你儿子呢,怎么?”
“没兴趣看看吗?”
本来觉得这条视频不错,想和李渊分享分享的杨坚,感觉如果李渊不看,那可失去了不少乐趣。
“陛下,臣冤枉啊……”
“天幕所言的不是大隋的忠臣李渊,而是另一个世界的乱臣贼子李渊。”
“臣耻于与天幕此贼同名!”
杨坚:“……”
他冷冷的看着李渊,只觉得这玩意的脸皮实在是太厚了点。
朕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会信你这种话!
不只是他,就连他身边的独孤皇后,都不由得冷笑两声。
大汉。
“创封“天策上将”,许自置官属。”
汉宣帝刘询看着天幕上的李世民生平,注意到了这点重要信息。
联想到此前所说的。
【杀兄囚父夺权】
不禁摇了摇头。
“这李渊封无可封,给这个儿子的权利太大了。”
“也是这李世民功绩过高,又是亲生儿子,总不能杀了……”
而臣子权力大,那必然会威胁皇权,所以肯定是要铲除的。
【武德四年·二十二岁】
【统军讨刘黑闼】
【武德五年·二十三岁】
【洛水之战打破刘黑闼大军,回师重创徐圆朗,收复河北山东】
天幕此时展示了一张金碧辉煌的大唐地图,耀眼夺目金色地图画面,让许多国土分裂的王朝皇帝们,羡慕的直流口水。
东魏。
此刻已经执掌了东魏朝堂的,未来被追封为北齐神武帝的高欢,羡慕的看着天幕上李世民那宛若战神般的履历。
“若是能有这样的儿子,就是给他手底下做将军,孤也愿意啊。”
【武德七年·二十五岁】
【突厥进犯,率百余骑同颉利可汗会谈,施反间计治退突厥大军】
【武德九年·二十七岁】
【发动“玄武门之变”,同年得李渊传位】
【贞观元年·二十八岁】
【改元贞观·开启盛世“贞观之治”】
随着李世民登基的画面逐渐化作黑暗,视频结束。
许多人很沉浸在这份武德充沛的履历之中。
“嘶,这李世民,也太能打了吧。”
汉武帝刘彻看着这份履历,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从十六岁开始,一直在打仗,而且天幕给出的履历上似乎还没有败仗,而且多次以少胜多。
“这么能打仗,做什么皇帝啊,应该做大将军。”
大唐。
贞观年间。
贞观时期的群臣们虽然早就对这段历史熟悉无比,但是,能够被天幕这样介绍一番,讲述到天下人面前,又是另一回事。
李世民早已笑得合不拢嘴。
可想而知,这条天幕被全天下人看到之后,会给他带来多么好的正面影响。
一句话都不用说,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威名就会更甚。
大明。
朱元璋也被这天幕上描绘的李世民的前半生吸引了。
他一时间都没有再去理会朱棣,而是陷入了沉思,没人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像是察觉到了朱棣的目光,朱元璋瞥了他一眼。
吓得朱棣赶忙移开视线。
大秦。
“秦王?”
嬴政发现了华点。
这不巧了吗。
他是秦王,这后世的李世民,也是秦王?
他看向天幕。
李世民并不知晓,千年前的嬴政,此刻正在凝视着天幕上的那个自己……
【“……”】
随着一阵古琴声响起,天幕毫无征兆的开启了下一个视频。
还没有整理完资料的贞观群臣们,立刻又收起了所有的欢喜心思,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
即便是经历了大风大浪的贞观群臣们,也不由的因为天幕上的标题,而深吸了几口气。
李世民更是激动的浑身都有些微微的发抖。
《【李世民后半生混剪】君臣同开挂,共襄贞观之治》
东汉末年。
此刻正讨伐徐州的曹操,一脚踹飞了眼前的土块,看着天幕上又一个介绍李世民的视频,十分羡慕。
“这李世民是挺能打仗。”
“只是这天幕,似乎对其有些过于喜爱了。”
“刚讲了那么多了,居然还有,怎么也不多说几句我曹操。”
“还有你们这些,文武大臣们!呵呵呵……”
虽然明显只是开玩笑,但是曹操的话还是将他身旁的几位将军、谋士们给逗笑了。
“百骑退敌,此人倒是胆大心细。”
“子孝啊,回去带一份整理好的此人前半生的履历,好好看,好好想想,怎么做好一个将军。”
曹操拍了拍曹仁的肩膀,苦口婆心的对他说道。
至于说后半生,那是做皇帝的后半生,曹仁用不到,就不用学了。
“是,末将领命。”
……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
【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时年二十七岁】
【武德九年·八月】
【突颉利可汗、突利可汗率兵入侵,月底兵临渭水,直逼长安。】
看到这里,汉武帝刘彻脸色一变。
“糟糕。”
“这李世民八月才刚刚登基,恐怕还有很多事没准备好,甚至政局都没有平稳,这些…突厥就来了?……”
知晓突厥和他这个时候的匈奴差不多的汉武帝刘彻,此刻有些心忧。
特别是看到这些手持弯刀的骑兵,更是勾起了刘彻不好的回忆。
【亲领六骑至渭水,设疑兵之计,于颉利可汗杀白马立盟,突厥退兵】
“厉害……”
虽然天幕寥寥一句,刘彻根本不知晓他是怎么做的,可是……这种事,必然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万一被识破,恐怕连自身都难保,有几人能有这样的胆识。
蜀汉。
看着天幕的介绍,此刻正在准备北伐粮草的诸葛亮赞叹道。
“这唐太宗李世民,当真是一代人杰也……”
大宋。
宋真宗赵恒像是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他眼前一亮。
“这‘白马之盟’与我大宋的‘澶渊之盟’有异曲同工之妙啊,都是保存了实力,安定了边防,避免与敌人在不利的情况下正面交锋。”
寇准:“……”
他只是看了眼官家,将心中万千想要说的话语憋了回去。
如果这话不是赵恒说的的话,他此刻已经骂过去了。
【太宗自即位之始,霜旱为灾,米毂踊贵,突厥袭扰,州县骚然。】
【元年,关中饥,米斗直绢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
大汉。
刘邦:“嗯?”
刘恒:“啊?”
刘洵:“额额?”
无数在太宗之前朝代的皇帝更是惊呆了。
这一年饥荒,二年飞蝗,三年大水的。
这不是妥妥的像是要开始乱世的节奏吗?
就这样这个叫李世民的能把国家治理好了?
“这…”
是否有悖常理?
诸葛亮全神贯注的看着,生怕漏掉一点儿。
如果李世民有什么良策治理国家,他或许能够借鉴。
【贞观初期·与民休息】
【义仓赈灾,兴修水利,重视农业,轻徭薄赋,慎刑宽法,省官减政,促增人口】
“义仓赈灾,兴修水利,轻徭薄赋,……”
“倒是与我大汉的休养生息的政策有异曲同工之妙。”
刘恒心中也安定了不少,虽然这位名叫李世民的后世之君了不起。
但是从他的这些政策上,也足以看出,自己这些年的努力方向没有错。
明末。
“说的容易啊…哎……”
虽然早就命人快笔疾书的记录着,比谁都想要唐太宗的治国经验的崇祯皇帝,看着天幕简简单单的几个词概括,叹息一声。
【是岁(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目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不闭户,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大汉。
汉元帝刘奭此刻看着天幕上的这条介绍有些瞠目结舌。
“这怎么可能?”
“他前三年大饥,大蝗,大水的,怎么到了第四年就路不拾遗,外不闭户了?”
他表示完全不能理解。
汉元帝作为一个被地震、洪水、大旱,蝗灾轮番轰炸的倒霉蛋,一心想要让大汉强盛,大汉却在他手里不断衰落。
同样有着这样感受的,还有明末的崇祯皇帝朱由检。
如果他们是现代人,恐怕会高呼一声。
裁判,我要举报他开挂!不公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