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将目光从面前这座哪怕他将头颅抬至极处仍旧无法看清的万仞高山上收回,带着悲悯望向他身后的汹涌人潮。这是他的军队,他率领着他们从幽州出发,碾碎扫平立国域外四百年的扶余,接着在舆图上急转而下,带着赵王的印信穿越冀州平原,跨过分割南北之大河,闪击东郡跃马东平,直至抵达泰山。
这座山,就是张辽心中的分界线了。
穿过这里,每一步都将可能是他和他们的终点。武士终点永远都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他们的身体会留在东方,头颅将去到中原,魂魄,归故里……但如果足够幸运,他们将可能带着一生再都无法超越的伟大战绩,在丛台见到他们的大王,接受册封!
在张辽心里,或者说是在这个时代所有武士心里,开疆辟土纵然是无与伦比之大功,但在天下大乱之时平定天下,才是真正的不世之勋!
至于为什么?因为他们开的疆并非孝武皇帝时的匈奴,是对比庞大北方而言几无还手之力的扶余与高句丽,而在南方,则是强大的诸侯,平定他们令海内山河重归一统,后世子孙享尽安定祥和,才是武士真正的宏愿。
大约真正的诸侯都应当如此作想,但凡没有统一天下之志的,连这样的志向都没有,哪里配得上被称作诸侯?那只能说是割据的叛逆而已。
大势环境谁都无法逆转,若当今天下只有燕北一个人这样想,那海内清平便不是一句空话。可天下有太多真正的诸侯了,大家都想依靠自己的力量平定天下,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当矛盾无法调和,剩下的便只有战争带来的彻底毁灭。
之所以泰山是张辽心中的一条线,盖因作为心思清楚的将领,张辽时刻掌握着部下军队的士气。而现在,就是预计中士气降之低谷的时刻。同时,也是他们遇到另一个强敌的时刻。这个强敌的名字,叫做臧霸。
在吕布被陈宫迎入兖州而发起的兖州争夺战中,他们曾作为袍泽一同对抗曹操。但臧霸也并非吕布之下属,只是作为联合的青徐豪强一同进攻曹操,后来吕布战败北归燕氏,臧霸犹自领兵于泰山青徐之间,仰仗山势交通与曹、袁多次交战,后来虽然受了曹操的招降,但仍旧作为独立部将纵横青徐。
说起来很矛盾对吧,臧霸投降的曹操,却在青徐之地活动。这没有办法,尽管臧霸现在是强大的豪强,但他的出身却要比寻常豪强低得多,虽不窝乡土,却也不是上流贵族类似曹操这种志在天下的人。年少时他的父亲,泰山郡华县狱掾,因未同意太守违反律法私杀狱犯而被惩处,年不过十八的臧霸引门客数十劫囚车而杀太守,后亡命青州成为巨寇。
上任的陶谦知晓他的勇武,便在青徐之地黄巾闹得正凶时征他为骑都尉,转眼便扑灭了徐州黄巾,在青州经营数年的臧霸出仕徐州后不久,公孙瓒便在青冀之地击破了一支数万人规模想要前往黑山与张燕联合的黄巾军。
这支军队的成分,是由被臧霸驱赶的徐州黄巾与摄于臧霸威名的青州黄巾所组成的。
曾短暂与臧霸共事的张辽,很清楚这个被称作奴寇的泰山首领拥有的力量……他就是上面所说的割据叛逆的标杆人物。
没有谁在青徐兖三州中能越过这个人物来得到自己想要的。
跨过泰山这条线,张辽便要直面臧霸了,这是他担忧的根源,他不知道臧霸是否一条心跟着曹操走,还是愿意帮助燕氏。如果能得到臧霸效力,青徐兖豫,便可作为燕氏的囊中之物。而不能得到臧霸的效忠,后面的大军主力暂且不提……张辽是见不到麹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