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闻这药最牛的地方是成为通用型的治疗癌症的药物,不管是患上了胃癌、肺癌乃至癌细胞向全身扩散,服用这药都能起效果,这才是最为惊人的。 目前,张锦闻的妻女只要稳定服用这药,不出两三个月就能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其女儿张晰月再过几个月也能像同龄小孩子那样活蹦乱跳的。 但是药不能停,停药之后,平衡就会被打破。 这时,梅映雪看向丈夫还有罗弈两人:“药如果成功通过了临床试验并上市,到时候该卖多少钱一粒?” 此话一出,张锦闻脑子有点卡壳了,他还真没想过这个事情,现在想想也不知道该怎么定价,做生意、运营企业并不是他的专长,于是看向了罗弈。 见他们夫妇俩都望了过来,罗弈想了想不由得轻叹:“这药虽然可以把不治之症变成普通的慢性病,但患者必须长期服药,吃药就能活,不吃就得死,生命可以如此清晰的用金钱来衡量……” 片刻后,罗弈略作沉吟便说:“参考格列卫,自从2001年引入国内至今,其价格一直是235万至258万元一盒,一盒一个月,一年就是28万至30多万元,对于一个普通中产家庭来说,也许可以花光积蓄撑个一两年,但长此以往没有谁能够经得起这样的血腥盘剥。” 罗弈有自己的信仰,显然是不愿去做一个血腥盘剥的黑心资本家,张锦闻夫妇也跟他一样。 但也要考虑医药行业的属性,定价是需要慎重的,定价太高老百姓承受不起,定价太低药企发展不可持续。 别看一款新药上市后,成本只有几块钱的一粒药却卖到几千块,因为第一粒药的成本是几十个亿。 很多情况都是连第一粒药都弄不出来,几十个亿的投入就打水漂,而且一款新药的成功,其背后是多款药的研发失败,但投入是实打实的,失败的那些药,投入的研发经费意味着全打水漂。 尤其是一些小众大病,病很要命,但患病群体比例很小,药企会直接选择放弃研发,如果去研发,最后药出来了也必定是天价,否则根本收不回研发成本,更别说盈利。 末了,罗弈看向张锦闻询问道:“这药每天需要服用多大的量?” 张锦闻看了眼妻子,然后回答:“这药一粒是100毫克,每日需要300毫克的量,每日一次口服3粒,加速期或集变期,每日需要500毫克,每日一次口服5粒,进入动态平衡稳定期后即可降至每日300毫克,即每日一次口服3粒。” 听闻此言,罗弈点了点头默然不语,心中思考了起来。 参照目前255万元一瓶的格列卫,每粒100毫克,一瓶有120粒,一粒就需要2125元,通常每日需要服用4粒,甚至6粒。 即便是按照每日服用4粒,患者一天就要吃掉850元,一年下来就要超过31万元。 这对大众家庭来说,绝对是天价药,吃一年就能把一个家庭吃空。 过了一会儿,罗弈舒展了眉头,看向张锦闻沉声说道:“好在你这药是具备通用属性,受众几乎是整个患癌群体,这样可以把价格大大的降低下来,我们争取把这药的最终售价降到每粒15元人民币,依然有合理利润应该问题不大。” 此话一出,张锦闻夫妇听了非但没觉得不妥,反而是大力赞成,因为他们希望能够让更多的患病群体能吃得起这药。 他们一度认为罗弈会定很高的价格,毕竟抛开朋友兄弟的立场,罗弈身份立场代表的是资方,且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足够的利润支撑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不过他们知道,罗弈定这个价格有前提条件,必须要让公司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就是必须要有合理的利润支撑,确保公司能够良性发展。 要不是张锦闻的这新药过于逆天,具备了通用型的治疗能力,肯定无法做到这么便宜的定价。 毫无疑问,定价15元人民币一粒的价格,对于患者群体来说绝对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简直配享太庙。 这可比现在的格列卫便宜了14倍之多,每天服用3粒,也就是45块钱,一年下来也是16万元块钱,对比格列卫每年超过30万的费用,患者能够节省近20倍费用。 这样的价格就算不进医保,患者自己全额承担费用,普通大众家庭也完全能够承受得起。 从此以后,人们将不会再谈癌色变,作为这款药的发明者,张锦闻的名字绝对是要载入史册的。 末了,罗弈清醒地说道:“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这款药对嫂子和小月有效果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否具备普适性,还是个未知数,只能算是成功了50,还有50是未知的,需要进行三期临床试验才能下结论。” 张锦闻不由得点了点头,这一点他比罗弈更清楚。 这新药现在确实还远不是宣告成功的时候,还需要进行临床试验,三期临床通常需要持续数年时间,期间药企需要承担所有受试者的药品费用,病人疾病的监测费用、样本的检测费用,以及所有设计的医护费用,而这期间在不断支出的同时还没有半点收入。 临床试验要具备足够的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只有在试验获得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药监局才会被批准上市。 按照三期临床,平均每个受试者所需的成本得要80万元左右,受试者入组的总数达到了4000人,那么总费就达到了32个亿,受试者越多,成本就越高。 新药研发的总成本远不止于此,它还包括许多其他关键因素,如科研条件、实验耗材、原材料与中试、人员费用、时间成本、药理药效毒理药代安全性评价以及临床研究等。 这里面的资金投入无疑是巨大的。 从投资角度来讲,张锦闻这药仍然是具有很高的风险,如果这样最终的结果是不具备普适性,那么投入就要全打水漂。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药已经做到这个程度,也节省了很大的成本,不过比这更重要的是,相较于再去重新研发一款新药,张锦闻这药的成功概率肯定是要高很多。 无论从哪个层面出发,罗弈都不会迟疑,必定会大力支持张锦闻的这一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