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后。 洛阳,麟德殿。 一个月未曾露面的刘宏再度出现在朝臣面前,看着广宗城被萧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其一连说了三个:“好好好!!” 苍白的脸上罕见露出一抹红晕,刘宏志得意满道:“最初让萧然接任北路军统帅的时候,朝中还有许多不同的声音,都说萧然太年轻,之前岌岌无名,不可重用。” “可结果怎样?” “张角的老巢,重兵把守的广宗数日间被攻破,不但重振了官兵的士气,也大大打击了天下各地又冒头的造反逆贼。” “大将军,太傅,司空,你们说呢?” 被点名的何进,袁槐,袁逢均都脸上发烧,他们知道这些消息比刘宏还要早,有心将此事淡化,可没想到刘宏再度提及。 袁槐上前一步:“陛下慧眼如炬,知人善用,我等自愧不如。” 袁逢点头:“经验主义害死人,年轻人更有冲劲儿,能创造奇迹。” 何进也赔笑着上前:“除了陛下慧眼如炬外,袁绍,朱儁,皇甫嵩都有举荐之功,也正是有这么多优秀的将军,黄巾逆贼才能在各地迅速被扫平。” 刘宏没有追究这三人的过错,毕竟他虽然对三人有些不满,心中清楚这三人在朝堂上举足轻重,不管动哪一个,都会引起轩然大波。 如今每过一天,他的寿命距离大限越近一天,他只想让皇帝的位置平稳过渡,如此也不辜祖宗的托付。 因此在证明了自己的眼光后,他便想要退朝。 可还没下令,一旁的大将军何进再度上前一步:“陛下,臣有事启奏。” 刘宏心情不错,也没多想:“大将军但说无妨!” 何进跪倒在地:“陛下虽然春秋鼎盛,可如今天下风云突变,朝政极不安稳。” “尤其是传国玉玺中的龙气消散之后,民间的议论声音很大。” “不少人都在谣言说大汉气数将近。” 刘宏脸色铁青,将桌子上茶杯摔在地上,怒声骂道:“胡言乱语!” “这些乱臣贼子,真是该杀。” “谁传出这些谣言?查!” “一定要彻查到底!!” 何进重重点头:“传谣言之人已经杀了一批,可这是治标不治准的办法。” “想要让这些谣言不攻自破,陛下需要早早的定下储君之位。” “只有太子的位置定了,才能让天下百姓心安。” “微臣大胆建议,立长立嫡,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均都是大皇子刘辩更加合适。” “请陛下开坛祭祀,昭告天地,告诉列祖列宗,保佑我大汉的国运昌盛。” 何进这番话一出,身后不少人纷纷跪倒在地,随声附和。 刘宏脸色阴翳,若之前他也想着立长立嫡。 可随着两个皇子日渐长大,一个在他面前战战兢兢,毫无人主的风范,一个聪敏好学,举一反三,如何选择本来很简单,可就立长立嫡这一条,让刘宏为难。 不少次刘宏都想着妥协,让皇子刘辩上去。 可在麟德殿被张角隔空重创之后,在濒临死亡的那一刻,他忽然想明白了许多事情。 将天下交给刘辩,他注定会沦为一个傀儡。 甚至会出现西汉末年王莽窜汉的事情。 反之如果将皇位交给二皇子刘协,凭借着他的机敏,或许能让这个千疮百孔的帝国再度焕发生机。 虽然刘宏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可越接近死亡,他的脑袋越清明。 因而在黄巾之乱开始后,他开始着手的布局。 本想着拖一段时间,等一切稳定,将储君的位置给定下来,没想到何进率先发难,开始逼宫了。 此刻刘宏眼神阴翳,动了杀机。 “你都说了朕春秋鼎盛,何须现在立下储君?” “还是说你们心中都在盼着朕死?” 这话已经足够的严厉,刘宏目光所及,没有一个大臣与其对视。 何进更是腿肚子上打着颤,目光不住的看向袁逢,袁槐两人。 袁逢没让他失望,上前一步:“陛下春秋鼎盛,我等自然希望您能长命百岁。” “可是人终究无法与天道,自然规律抗衡。” “正如当年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他同样不服老,同样不将天下任何人物放在眼中,觉得不管生死都能决定天下的大事。” “可在沙丘猝死之后,他最得意的继承人扶苏被胡亥逼死,大秦的国运急转而下,短短几年烽烟四起,随后轰然倒塌。” “由此可见,关乎一个帝国兴衰的最要紧事情就是传承。” “太子之位,储君之位不定,人心思变,遇到一点意外,将瞬间摧毁天下稳定。” “为了大汉帝国的传承,为了数百年帝国的昌盛,请陛下早做决断。” 袁逢的话高明之极,几乎将立储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与大汉传承,天下稳定联系在一起。 并且用秦始皇举例子。 连秦始皇那样横扫六国,开创崭新时代的千古一帝都把握不住此事,刘宏威望不可能与秦始皇相提并论,他怎能把握未来不定之事? 只有及早的确定太子,方能够让皇位平稳的过渡。 若刘宏再反对,可就真的师出无名,与朝臣离心离德。 长长的舒了口气,刘宏脑袋飞速的转动,考虑着如何应对。 何进脸上露出一抹笑容,朗声道:“请陛下明鉴,微臣等毫无任何的私心,只是为了大汉的传承,天下的稳定。” “请陛下及早决定储君太子之位,以安天下。” 袁槐是时候的站出来,朗声道:“太子之位,早就该定,陛下应该顺应民心,顺应大势,开坛祭祖,以安天下。” 刘宏紧紧攥着拳头,眸中闪烁着阴翳的光芒。 他有心提出二皇子刘协,可清楚满朝文武怕是没有多少个支持。 该怎么办? 满朝上下就无人为自己解忧吗? 看着一个个跪地的朝臣,刘宏生出无力之感。 “微臣认为不妥!” “立储大事关乎着天下安危,不可匆忙,当从长计议!” 所有人都被这话吸引,目光所至,但见蔡邕停止身躯,朗声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