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女生耽美>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 第42章 朝廷制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章 朝廷制度(1 / 1)




我不是担心,主要是大明朝的事情太多,一时间不知该从哪儿说起才好。”
朱寿叹了口气。
作为一个来自未来的史学爱好者,大明朝那些事儿早被人们翻来覆去讨论得没了新鲜感。
他也心里明白,大明朝的问题多多,后来的大明衰败,可不是单一原因,像文官啊,小冰河时期啊,都能算上一笔。
大明朝的衰败是各种问题叠加的产物,而有些恶果,至今还在影响深远。
朱元璋一听,来了点兴趣:
“那你慢慢说来,要是说得没条理,我可就不客气了……”
“爷爷您还是别费劲了,大明所有问题的根子啊,都在您这儿呢。”
朱寿翻了个白眼。
“还是藩王那档子事?我已经打算削减藩王的权力了,但这种事情得一步步来,急不得。”
朱元璋以为又是老调重弹,便坦率承认了。
“藩王是一方面,但我要说的比藩王更具体,是朝廷的制度问题。简单来说,就是爷爷您废除了宰相制度所带来的后果。”
这话一出口,朱元璋的眼神立刻锐利起来。
“朱寿,你父皇废除宰相制也是事出有因的。”朱标见状,赶忙解释。
“胡惟庸那事我知道,爷爷做得对,这没啥好说的,我也不翻旧账,我是想从权力结构本身来谈谈。”
朱寿站了起来,开始滔滔不绝。
“自一千六百多年前,始皇帝统一六国开始,皇权和相权就是既斗争又合作的关系。
权力是自私的,上位的人总想着增加自己的权力,下位的人时刻琢磨着限制皇权。
集权是皇帝们千年以来共同的目标,到爷爷您的时候,皇权已经达到了顶峰。
但带来的问题是,需要爷爷亲自动手的事情太多,虽然爷爷您非常勤快,可如果没有父皇在旁辅佐,您能这么顺风顺水地处理国家大事吗?”
朱元璋和朱标对视了一眼,朱元璋缓缓点了点头:“十年前我还行,但现在年纪大了,力不从心了。”
“可这不是有太子吗,让太子帮忙执政,早点让他介入政事,以后……”
朱元璋仍旧认为自己设计的制度没问题。
“那爷爷您觉得,历史上那么多皇位继承中,太子登基的多,还是非太子登基的多?”
朱寿这个问题,一下子问住了朱元璋,他从没想过这个问题。
这时李善长悠悠地说:“前几天少爷闲来无事,跟我一起算了算账,从秦朝到元朝,皇帝和太子的情况。
很不幸,正常继位的太子,不到六成,比皇帝正常去世的比例还低。”
“这还不包括像扶苏那样有名无实的太子,可以说,东宫比皇宫还危险,太子是比皇帝更难当的角色。”朱寿轻声说道。
“所以你才不愿意住进皇宫?”
朱标轻轻回应。
朱元璋眉头紧锁,他自己没当过太子,他是开国之君,没想到太子的位置如此难坐。
“标儿,太子真的那么难?”
“相比父皇总览全局,自然是要轻松些。”朱标故作轻松地说。
“老爸,你就是太心软了,实话实说又怎样,咱们这儿没皇帝,没太子,就是一家人,有什么不能掏心窝子说的,老憋着对身体不好。”朱寿见朱标那样子,真是又气又无奈,其实老朱对大儿子哪里会真生气。
朱标只是苦笑摇头。
朱寿无奈,只好转向朱元璋说:“爷爷想知道,哪天跟着老爸过一天就知道了。”
“我会考虑的。”朱元璋脸色铁青,他也意识到这么多年来,他竟然完全不了解朱标每天面对的都是些什么。
朱标见朱元璋同意,目光深深地看着自己的儿子。
这种事情能说吗?
“父皇,也没什么,其实就是大臣们会通过儿臣给父皇提些建议。”
“标儿不必多言,为父心中有数。”
朱元璋看向朱寿,示意他继续说。
“历朝历代开国后,接连几代正常继位是常事,但越到后来,皇帝早逝,幼主登基,人心不稳,权臣当道,只要有一件事发生,爷爷你建立的秩序就会崩溃。”
朱寿继续说着。
朱元璋缓缓点头,他听得异常认真,只要是为大明朝考虑的,他都会设身处地地思考:
“那该怎么办?设立宰辅吧,容易出现权臣;不设立吧,就像东汉,又会有外戚或者宦官专权的问题。”
老朱还是挺机智的,不愧是一代英主,很快抓住了关键。
“相权不会因为宰辅的消失而消失,爷爷你立下了永不设立宰相的规定,那就总有替代的东西出现。”
朱寿说到这里,看向老朱,直接问:“比如说现在,爷爷要想商量大事,又不想等上朝,怎么办?”
“那就召见六部尚书,加上四辅官和殿阁大学士商议,之后我再发布旨意。”
朱元璋想了想才回答。
这就是他目前处理大事的方式,询问各部尚书意见,然后自己做决定。
“这套流程已经用了多少年了?如果今后固定下来呢?”
朱寿这一句话,让在场几人都恍然大悟,这其实就是内阁的雏形。
历史上没有哪个制度是凭空出现的,内阁制也是在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后,为了处理政务逐渐形成的。
某种程度上类似东汉的尚书台,总的来看都是集权的工具。
但东汉尚书台通常由权臣兼管,而明朝的内阁,则渐渐地凌驾于六部之上,从内部滋生出了权臣。
朱元璋倒吸一口凉气,他还没考虑得那么长远,但仔细一想,这种可能性的确存在。
“就没解决的办法?要不我把宰相制度恢复?”朱元璋忍不住问。
“千万别,即便这个制度有缺点,那也是百年后的事,但宰辅的问题,之前已经有胡惟庸那样的逆贼了。”
朱寿赶紧打消了老朱的念头。
内阁制度再怎么差,也好过宰相制度,哪怕到了嘉靖、万历年间,皇帝都不怎么管事了,内阁还能勉强维持国家运转,要是有宰辅,大明朝早就完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