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明末穿越众> 第三十一章 风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一章 风起(2 / 2)

“李立军坐镇大本营的防守,王志东跟我抽两支见过血的武装分队一起过去,全员列装现代无缝钢管造出来的枪支,带上12架迫击炮和一半的炮弹库存以及大量手榴弹,许岚作为随军翻译上船,先往南边探明荷兰人的情况再说。”

第二天上午十点!新港第一艘自产飞剪船下水,试制作的船只,仿照飞剪船的设计,船首空心,破浪能力强。船长20米,水线长13.5米,宽4米,吃水2米,双桅船帆采用分割试布局,软帆可直接从下面收起,不需要爬到桅杆上去,必要时后期可配备机器辅助收帆扬帆。船尾安装了一台小型发动机,防止操帆不熟悉还能开回来。

王朗下令:“新下水的飞剪船测试性能,开两艘快艇跟上护航。”

造船厂的大师傅徐振站在船头甲板上,叉着腰一脸自豪道:“怎么样,我这没浪费元老院那么些资源吧,配合着移民里的明人工匠船匠,加上拆了那艘买来的双桅船研究,可算是把这老古董弄出来了,这钢铁资源可没白用啊,船上可用了不少的钢制的连接件、结构件,船只强度绝对够!”

王朗跟着附和:“徐师傅好手艺啊,不知道后续这种飞剪船产能怎么样,我看资料上19世纪的飞剪船有些能达到一百米以上。我们什么时候能达到这种水平就好了!”

一脸自信的徐振口若悬河:“这都是小问题,饺子都能做了还不能给做大点吗?那一百多米长的大船暂时不敢说,四五十米左右的三桅或者四桅船只要给足资源,人手足够,加上这边的木材丰富,咱们采伐来的船材往蒸汽烘干窑里走一遭出来就能用来造船,配合现代机器和钢铁材料的辅助,我看完全可以试着建造三桅大船。

“徐师傅,咱们情况你不是不知道,现在这新港到处都在缺这缺那的,钢铁和电能资源是真的稀缺。”

“光靠这小船可打不过这沿海老外,后世的资料显示英国1637年建成的三桅船——海上君王号总长51米,宽14.7米,花了一年多才建成,装备102-104门炮,英国人在低甲板及主甲板上架30门炮,在上甲板上架26门炮。在首楼上有12门炮,半甲板上有14个炮门,还有10门船首炮及若干尾炮。船上共有11只锚,每只锚重2吨。水兵800多人,最大的炮弹净重60磅,一次齐射的炮弹重达一吨。欧洲的造船业都这么发达了,咱们越早超越形成代差压制,利益越大。”

“枪支火炮的武力才是陆地安全的根本啊徐师傅,这样,资源还是优先供给工业和化工方面,船厂出份大船设计图给元老院各部门商量,然后给你们船厂调配资源搭个架子慢慢造。”

“行,图纸我们结合现代资料设计,必定一星期内送到元老院。”

这时,王朗和众人正在船首边上吹着海风,旁边传来消息,快艇油料补充完毕,可以出发了,王朗随即走上船头,拔出手中唐刀发号施令。“所有人加速上船,舵手就位,扬帆起航,实弹操演熟悉船只性能,三天后南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