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玄幻魔法>好莱坞往事>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上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上映(2 / 2)

前世,他见多了什么‘横国女王全年三百六十五天拍戏不休息,坚持不要替身’、‘高烧四十度仍旧工作,前往各地出席商业活动’、‘四十八度能唱能跳,舞台上尽展风采’等一系列敬业人设崩塌的事情,所以他对建立人设,又或者说是固定形象的行为,非常的反感——

但实际上,人设和形象,都没有错,错的是卖弄和不自律。

人活在世,哪个没有三两面具?

面对上司、面对下属、面对客户,甚至是充满了鸡汤哲学的朋友圈,大家都是川剧高手。

树立人设没有错,错的是太爱装了,装过头了,发力过猛,过犹不及。

但若是讲述已经发生过的事实,所谓的反噬,压根就不会出现。

更何况,现在能站出来说罗兰优秀的家伙,都是哪些人?

罗宾-威廉姆斯、克里斯-哥伦布、詹姆斯-卡梅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当这些人在回忆拍摄过程,发现罗兰这家伙是真能闹腾时,形象,又或者说是人设,不就出来了吗?而这种自己做,让别人说的方式,是最保险的……

因为在大众看来,这是一群圈中很有威望的家伙,再用自己的信誉给你背书。

罗兰不需要自己张嘴,事情就已经做完了,而他接下来需要做的,其实就是——

商业互吹了。

自己人捧自己人嘛!

只要强调事实基础,又有哪个人,挑得出毛病?

这也是犹太帮为啥很少在形象上出问题的真因。

做得好的,我们有幕后花絮佐证,不能被世人所知的,我们有Tony老师!

只要孙·鱼市巨子·亦谐的兄弟黄·专业解说·东来不发功,那就不用慌~

…………

最后两周的冲刺宣传,转瞬即逝,当影院门口贴上《小鬼当家2》的巨幅海报,左右两边摆放着解说展架时,感恩节,也悄然到来。

至于为啥《小鬼当家》系列,《圣诞怪杰》,《圣诞精灵》,《圣诞老人》这些圣诞电影不放在真正的圣诞档上映,这其实也是有说道的。

一来,是真正的圣诞档期和金球、奥斯卡的宣传月高度重合,若是挤在那个时候上映,就容易出现各方媒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

你想挣钱,别人想拿奖挣钱,在这种情况下,不就是你扇我一巴掌,我给你一拳头嘛?

大家都是商人,大家都要赚钱,既然如此,我们两个分类不同的斗什么呢?

脑子有泡啊!

还不如各退一步,拥有感恩节的十一月,让商业片收割票房,而准备冲奖的艺术片,在十二月上映,刷着口碑唱着歌,大家谁都不耽误。

二来,是真正的圣诞档期,那就是给孩子们玩的!

圣诞电影,圣诞电影,顾名思义,就是在给孩子们画大饼啊!

在圣诞节之前上映,相信有圣诞老人存在的孩子们可以对着窗户,学模学样的祈求圣诞老人,让自己成为罗兰一样的帅哔,而节后上映,那孩子们可就是错过一天,再等一年了!

如此一来,在媒体消息的轰炸下,感恩节早上九点左右,各地影城的大门刚开还没一会儿呢,那些精力旺盛的孩子们便拖着自己的爹妈,冲进了影城。

和九零年那种依靠《终结者2》,依靠詹姆斯-卡梅隆和阿诺德-施瓦辛格炒作出热度的情况不同,今年,人们的目标就是罗兰,而随着孩子们的涌入,各家影城门口,甚至响起了一种魔性的节奏曲——‘不要九九八,不要八八八,只要四块八,罗兰抱回家。’

孩子们眼里的喜欢,是毫无道理的。

可能是有趣,可能是好玩,也有可能是逗比,但甭管怎么说,能在上午开场就来的家伙,基本上都是罗兰的‘死忠粉’——好吧,更多人是见识过《小鬼当家》和《终结者2》的火爆,而懒得在寒冷的大晚上排队和人抢位置……

上午看电影,下午去购物,晚上回家吃火鸡,生活多么美好啊!

可不管是何种缘由,一大家子全体出动,挤进影院捧场,那就是一件好事情。

而电影本身嘛,自然也是符合他们的期待。

《小鬼当家2》和《小鬼当家》在剧情上极其的相似:第一部里面,给予主角凯文人生启迪的乃是邻居老头,而第二部里面,直接就换成了喂鸽子的女人;第一部里面,主角凯文被留在了家中,而第二部里面,则是在纽约逗留;第一部里面,凯文在面对窃贼时,先是害怕,然后才想着反击,而第二部里面,凯文的状况,也是依旧……

说得难听一点,这其实就像《战狼2》一样,我抄我自己,不仅剧本的叙事流程和前作相同,就连里面的梗,也极其类似,你要是非得挖掘深度,那不好意思,整部电影的内涵和前作没啥区别,唯一有所改变的,其实就是凯文的心境:第一部里面,凯文发现自己独自在家时,整个人的身上都散发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但第二部,当凯文得知,自己又和家人走散了时,那种有所经历,有所准备,自我成长的独立,就是最大的改变……

从最初的进入商店买个东西都要担心被收银员怀疑,到现在的自如畅玩纽约城,那种时隔两年,肉眼可见的成长,就已经能够满足孩子们最大的畅想了……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有趣。

孩子们,不想当福尔摩斯,悬疑惊悚,只会让他们说No。

而大人们嘛,水平不同,但不论是只想快乐的普通人,还是有着艺术追求的高级知识分子,在带着自己的孩子走进影院后,他们也不会去纠结剧情上的Bug。

驱使他们走进影院的,是陪孩子们看电影的念头,是合家欢的念头,是一起快乐度过感恩节的念头,既然如此,只要孩子们满意,他们不就不会在意。

更何况,如果真的要和同事交谈,他们会交谈电影本身嘛?

很少!

他们会说‘我感恩节带孩子去看了《小鬼当家2》,你们去了吗?’,又或者是‘我家里那些小的非常喜欢罗兰-艾伦,还买了影院出售的同款羽绒服,害我多花了两百多刀!’。

他们可能不会真的喜欢,但绝对会充满善意的无奈抱怨。

因为最开始的驱动点,就没让他们抱有无上期待。

这是件好事吗?

对于艺术电影而言,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但对于合家欢的爆米花而言,电影已经成功了。

可惜——

甭管哪个年代,都有键盘侠的存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