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战斗在魔法世界> 第384章 入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4章 入伙(2 / 2)

“谁跟你是一家人,呵呵。”

“我就是有疑问,你们的社会结构,也就是说,男女关系并不混乱,甚至极为和谐正规,但我的疑问是,谁在掌握这种指定谁和谁生小孩的大权?”

“诚心向祖先祈祷。”

“切,我是不信的,这怎么可能啊。”

王剑逐渐也有些多了,却是忽然不怀好意的说道:“对了,你呢,你不会也指给什么人了吧。”

“去死,老娘干净的很,我们的血脉怎么可能轻易给人!”

“我理解你们,但是你不觉得,如果有机会回家,回去看看,把是什么人在背后掌握这一切,会很有趣吗,比如我是那个人的孙子,我看中了小美人轩辕明月,把我们凑成一对,很难吗。”

“额,你懂个屁,如果一个家族的族长,开始纵容后代,光顾着娶漂亮老婆,而不去追求有天赋的女孩子,那么其家族的延续也就到头了,明白啦。”

“明白,基因遗传,娶妻娶德。”

王剑对此有些领会了。

所谓的基因,其中就是智力有一定的遗传性,同时受到环境、营养、教育等后天因素的影响。据科学家评估,遗传对智力的影响约占50%—60%,就遗传而言,妈妈聪明,生下的孩子大多聪明,如果是个男孩,就会更聪明。原因在于,人类与智力有关的基因主要集中在X染色体上。女性有2个X染色体,男性只有1个,所以妈妈的智力在遗传中就占有了更重要的位置。

俗话说的好,“爹蠢蠢一个,娘蠢蠢一窝”,这些古老的谚语不是空穴来风。母亲的遗传决定后代的智商。人类的智力来自大脑,大脑就是产生智慧的器官,其中,基因的调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俗话说:娶妻娶德,娶妾娶色.这句话简明扼要的传达了老祖宗的教诲,找老婆找人品重要的,找小妾找漂亮的.其中暗示的另一面是:老婆的美色并不重要,就像你找个小妾也不指望她有多大觉悟.现代社会是一夫一妻制,也就是说原则上来说任何一个男人只能娶回家一个女人,于是现代男人需要把美色和美德集中在一个女人身上.客观来说这是很难做到的.

这个位面的人,虽然很怂的躲在那,但还是有点可靠性。

但是,王剑对此并不赞同。

“法术的进化是必然的,可法术进化的取向并不是,它没有方向,也没有终点,一切的发生可能都是偶然,当初的大自然造化若有一丝偏差,我们可能都不会是现在这样,别的不说,随着战术的改进,每一个时代流行的基因都不一样啊,打个比方,这个时代,出现了一个风系强者,文武双全,既可以统领大军,人心服从,也可以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于是生育了许多他的基因的后代,很多大家族以及其他的人,开始追逐风系亲和法术,但是呢。”

王剑指了指酒瓶子,继续说道:“但是,我们不懂的是,战术是跟随进步而来的,社会进步到哪了,才能诞生适合一个战术的人,那个风系法术的人可以做大,是因为当时社会的经济技术发展到此了,如果随着社会进步和社会情况的发展,说不定,呵呵,风系就不吃香了,近战系或者其他系的独领风骚,又是一群强者出现,打翻了前面的人,所以,过分相信遗传,好是好,但是总感觉不靠谱。”

轩辕明月却是嘟囔道:“你懂什么你懂啊。”

“我不懂,我只是懵逼,对了,是特别懵逼,嗯,刚才说到哪了,对了,遗传,我们说道了三国时代,那个时代非常有趣,你也了解,那个时代,刚好是人才和法术大爆发的时代,大体和平了两三百年,积蓄了足够多的强者们,他们互相之间,爆发出了可怕的闪光点。”

“诸葛亮和周瑜一时瑜亮的传说,到了今天也是极其闪光,咳咳,这些人的后代还在呢,我还认识一个,对了,问题出现在哪里,哦哦,外面的人是坏人啊,你也知道,这样的强者,最后也没有获得胜利,因为他们不懂,苟。”

“苟?”

“能苟,才是一个人类最后称王称霸的基因啊。”

纵观人类史,能够获得最后胜利的,绝非是最能打的,最聪明的,最有钱最有势力的,而是最能保存自己的。

第一名的同志自然是够贱兄弟,说到隐忍这个词,那么绝大多数人会想到的第一个成语,就是卧薪尝胆。而这个成语的主角勾践,也堪称是中国式隐忍的集大成者。

越王勾践五年(前492年)五月,因兵败吴王夫差,勾践入吴国为人质,被困会稽。一代君王,成为敌国阶下之囚。

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刘邦从不冲锋冒头,让义军互相消耗,自己慢慢称霸。

楚汉争霸,刘邦项羽之间的故事,千百年来始终都被民间百姓津津乐道。关于项羽最终为什么会兵败刘邦,最多人认可的一个原因,就是项羽性格过于刚强,不懂得隐忍。

刘邦项羽之间,其实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刘邦实力远逊色于项羽,对于项羽的各项“刁难”只能照单全收,还要笑脸相迎。这样的故事非常多,我们只举几个:

首先是还军坝上,原本按照先前的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比项目先入关中,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知晓此事的项羽自然是大发雷霆,手下将士也都建议他杀入长安,灭掉刘邦。在这样的危机之下,刘邦没有选择螳臂当车、闭关自守,而是还军坝上,让位项羽。

紧接着就是成为后世特用成语的“鸿门宴”,如果当时的刘邦不是特别能隐忍,接受项羽的“死亡之约”前往赴会,并且在宴会上亲自向项羽低头认错,那么刘邦必然也就没有了后来的逆转。

后面的各位老大也是如此,从唐王朝,看着隋炀帝治下一片混乱,懵懂无知,到渐渐的起了野心,避开义军和官军大战的核心地带,拿下h关中平原慢慢苟下去。

其实最能苟的,是大明朝啊。

开局一个碗,忍耐到忍耐,无论是在寺庙里在起步的义军里,等等,在打不过大佬的时候屈膝投降过元朝,在吃鸡决赛圈坑过其他所谓义军,顺便不小心解决掉了吃鸡伙伴的义军共主,同时什么装备好捡什么不断低调的增强自己的实力,还不开语音不嘲讽不过早成为其他势力的靶子,最终力量强大了,哦活活消灭其他人成为了吃鸡的霸主。

至于商业圈这种例子就更多了,不乏两位大佬互相争夺市场,却被另外的小弟逐渐隐忍之下,突然一口吞并的可怜样子啊。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隐忍从来都是智慧的一大象征。当然,这里我们所说的隐忍,并不是说毫无底线的一味委曲求全、唯唯诺诺。而是为了自己心中的远大目标,将自己的真实能力全部或部分隐藏,厚积薄发。等到合适时机,再一鸣惊人。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几句话,几乎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烂熟于心的。其中的第一句“苦其心志”,就是考验一个人的隐忍和坚韧,这是成熟的最基础条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