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战斗在魔法世界> 第300章 权力结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0章 权力结构(1 / 2)

到底是一百圈还是两百圈?再加上文字有歧义,可能是三百圈,一百圈加两百,多一圈少一圈都要砍头,我到底跑几圈?原来皇上太忙,他也糊涂了。但皇帝觉得,就算我糊涂了,那也是我的命令,你们也得发!内阁官员说,得了吧您呐!

这种命令发出去,一定没法执行。执行不下来,皇上你没事儿,我们可都是大不敬之罪啊!这事儿我们干不了了,我们要不就辞职,反正大不了您还是要给我们办罪。横竖都是罪,我也不要锅!皇上没办法,就只好再绕过内阁下命令,下到你家里了。

可是县太爷却把下命令的人抓起来了。县太爷拿出过去的公文,说皇上早已经同意,他下圣旨都要通过布政使,知府,知县一级一级下来,这样能做公文验真。你直接这么来送圣旨,我虽不敢说你是真是假。但既然皇上没有下旨说要取消之前的办法,所以推定你一定是假的!所以皇帝没辙了,他也不能办知县的罪。因为知县有之前的政策文件呀。

玩笑结束。权力的运行需要具有可行性,并且需要保证指令传达的准确性。否则,表面上权力是你的,实际上你发布了一堆不可能执行的命令,或者下面人搞不清楚是不是你发的指令,你的权力实际上受到损害了。于是你不得不找官僚机构帮你出谋划策,并帮你传递信息。

这样,实际上你已经接受了官僚机构一定程度的制约。就像你买卖房子一样,权力是你的,中介也是不可或缺的。实际上你受到中介的制约。

格局往往有问题啊。

对王剑来说,这是显而易见的。

这样的愚民策略很正常,无非是信息控制,假新闻遍地,外加一点点诱惑引导。

但是,这样有什么用呢。

把自己的子民手下变成一群没有智商的傻瓜,自己难道就好受?

什么是格局?

一个高中学生,整天为同学间的攀比,竞争,嫉妒困扰,作为过来人,你是不是很自然的就能劝他,你面临的对手,不是你的同学,也不是你的校友,而是全省几十万考生,你的同学是你最亲密的战友,一个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多半就能调整心态,那么,这能不能称之为大格局?

在一家餐馆吃饭,花了好几百,但老板为几块钱零头斤斤计较,你是不是在心里想,这种人怎么能做生意,如果是我,肯定会抹掉零头,甚至还会送几瓶饮料,顾客和口碑才是最重要的啊,这能不能称之为大格局?

一个职场老油条,拿着微薄的薪水,抱怨这点钱够干啥,本职以外的任务能推脱就推脱,你是不是非常着急,傻瓜,工资算什么,主动去做别人不愿做,做别人不想做的事情,你才更有机会,更能脱颖而出,这能不能称之为大格局?

如果当事人能做到我们心中所想,我们当然竖起大拇指,不一定是大格局,但最起码是一个有格局的人,但作为旁观者,我们能否称之为有格局的人呢?

很抱歉,绝大多数人不是!

看清楚别人很容易,但看清楚自己很难,看清了能做到更难!

所谓格局,不是对别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而是当我们作为当事人,作为猪脚时,我们怎么做,我们的格局,就是在一个个决定,一个个行为中塑造出来的!

格局,是相对于此时此刻的常规表现,是有特定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如果我们能打破它,拥有超越常规的表现,我们就能称之为有格局,至于格局大小,不在事情大小,而在于我们超越常规的认知高度,信心程度,以及执行力度!

远离没有格局的人。之所以没有说寻找有格局的人做朋友,是因为这样的人较为稀少,且即使是有,也不一定能成为朋友,但尽管如此,我们知道,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大约取决于你的五个亲密朋友的平均,我们也许很难找到有格局的人,但可以轻松辨别出没有格局的人,远离没有格局的人,是我们培养格局的第一步。

跳出去。跳出时空情境的限制,以一个更加理性的旁观者身份去解读,作为理性人,我们通常能做出有格局的选择。

如何跳出去?关键是心理距离,在心里模拟,如果是你一个朋友面临你的情况,你会如何劝说他?这种心理替换思维非常有用,但刚开始需要借住纸趣÷阁,仅仅是心底模拟,通常无法真正以第三者代入情境。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我非常喜欢,参透这两句话,人生最起码要少一半的烦恼!

认知的力量。我们思想的高度,行为的力度,取决于我们的认知程度,我们是否真的看清楚了,是否真的坚信!

如果想做一个有格局的人,我们需要远离低格局的人和事,也需要“心理距离”这样的辅助技巧,但它们都属于外部的调节手段,有用,也很有必要,但更关键的是培养我们认知的高度和深度,格局,从本质上来讲,是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心智模式,也就是认知!

谈到格局,很自然地就想到“时间的深度”和“空间的广度”,如果任何一件事情,我们都能做到在时、空这样的维度中去思考,必然是一个有格局的人,那么如何培养这两种认知?

我们做的每一次权衡,每一个决定,都是有意义的,我们能看多远呢?这直接取决于我们的长期目标(价值可能更贴切),在长期目标的时间跨度内,长期目标就是我们的判断标准,与目标相吻合的事情,价值得到加强,与目标无关的,甚至是相反的,价值就会被削弱。

正是长期目标的时间纵深,修改了事情的意义,但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没有明确的长期目标,时间纵深基本为零,多根据事情的现实意义进行取舍,为一时的得失挣扎彷徨,无所谓格局,当然这里并非贬义词,对于一些人,有1年、3年、5年甚至一生的长远目标,通常而言,时间跨度越长,事情的意义变化越大,一件普通人在意的事情,在他们眼里,可能毫无价值,表现出来的就是格局。

要想有空间的广度,首先是要有足够多的阅历,足够多的经验,坐井观天的人,见识少的可怜的人,肯定是很难形成大格局的,但仅仅是多看,多经历,还远远不够,我们不仅要尽可能的看到全貌,更要看到系统,看到不同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用系统的眼光看事情。

所谓因果,大体如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